都知道,“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脍炙人口了。
并且,至今在雁门关下,有一个以“杨家祠堂”而闻名的鹿蹄涧村,村里1000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杨家后代。这个“杨家祠堂”,千百年来,杨家后人们一直按时祭奠。
杨家将说的
是:北宋初年,辽国对中原土地 虎视眈眈,曾数次南侵,而杨家满门忠将,为保大宋江山,誓死抗辽,威名远扬。此外,杨老令公杨业更是 战功显赫,得到了宋太宗的 大加封赏和 重用。然而,演义终归是演义,从来都是虚实参半,对史实有虚构和夸张的成份,所以,我们还是要尊重历史史实。
历史上,杨业是大宋名副其实的名将不假,但是,在真实的史实中,杨业归宋时并没有得到宋朝的封赏和重用。
作为北汉的【趣探网】 直到降宋几个月后,因为边防需要宋太宗才想到了合适人选杨业。
降臣,宋太宗只对北汉国主刘继元和将领马峰、郭万超等人进行了 重赏,而对于 同是将领的 杨业,根本不在 重赏之列。此时,宋太祖给了他一道密赏,至于
赏赐了 多少便不得而知了。 并且 ,杨业在 宋朝自始至终都没有 得到过 很高的官职,也 从来没能成为手握大权的 主将。当初,归宋时,宋太宗对能收服这么一位猛将,虽颇感欣慰,但却没有
封杨业很大的 官职,只给了 他一个“左领军卫大将军”的官衔,属于 “环卫官”,卫队的副将,没有什么实权。即使后来授予他的“郑州刺史”也是个虚职,比起朝廷的重臣来,实在相差甚远。
然而,杨业在北汉时曾被重用,官至二品节度使,归宋后却颇受冷落,前后反差太大,真是
可惜了一代心怀抱负的 将才了。 之后,杨业做了 宋朝的 边防官,短短几年就战死边关,始终没有 得到北宋的 重用,这与 演义小说里的杜撰大相径庭。那么,杨业归宋后究竟是什么原因才使得其不被重用呢?
究其原因,不仅与杨业的家庭背景有关,还与宋朝的军事体制有关。
杨业的父亲杨信,原本是手握重权的 麟州刺史,名震一方。不过 ,当时所 处的 背景正是天下分裂割据之时,各地政权不断更迭此起彼伏。杨业在20岁时,被父亲送到了刘崇手下,小小少年不仅胆识过人,还能力非凡,这让刘崇刮目相看。
公元951年,刘崇在晋阳自立为帝,建立北汉政权。
而当时,父亲杨信已经追随了
后周,并且,后周和北汉却成为了敌对政权。这样的局面,让杨业父子处在了 一个非常难堪的 境地,一个效忠北汉,一个效忠后周,父子二人处在了 截然 对立的 两个立场上。由于,当时正处于混乱时期,或许杨业父子的选择也是身不由己。
父亲杨信死后,杨业弟弟杨重勋接替父亲的
职位做了 麟州刺史,麟州地处北汉和后周的交界地带,两国都想将此地 据为己有。然而,杨重勋的军事力量极其有
限,为了保全自己的实力,杨重勋见机行事,时而投靠北汉,时而归降后周,在两者 之间摇摆不定。有了这样的
家世背景,杨业再怎么勇猛无敌,北宋皇帝对这个降臣,也是 始终心存芥蒂的 。在 宋太宗眼里:“你 杨业作为一个誓死效忠主子的忠将,最终不也 投降我 了 吗?既然你会投降我,那么,说不定会在关键时刻投降别人,当然,我不会在你身上煞费苦心去下赌注。”
不过
,话又 说回来,杨业虽有这样不太光彩的 父亲和弟弟,但是,作为杨业本人,他 确实是 忠心无二。在追随刘崇30多年的日子里,不管北汉怎样变化,他都始终忠心效力,矢志不移。可是,北宋皇帝却不管你这些,再怎么说你也是杨氏血统,杨家人永远与你有着扯不清的关系,将影响你一生。
此外,北汉和
北宋多年征战,积怨很深,且 杨业又 是 北汉主将,能征善战,声名远扬,曾是宋太宗重金悬赏的 对象。如今,虽然
杨业降宋了,可是,即便是这样也难免会受到北宋一些朝臣的讥讽和 嘲笑,排挤打压更是 少不了 的,所 以,在 这样的 政治环境下,杨业再想成为宋太宗的重臣,是根本不可能的 事。而且,杨业不被重用的
原因,还有 一个就是:北宋的军事制度。宋朝自从建立以来就开始大大削弱武将手中的权力,重文轻武的 风气愈演愈烈。一个身居高位的武将,往往手中都没有一点实权,只是
徒有官名而已,更不用说是一个能征善战的 降将了 ,对朝廷来说,这样的人更是 要时刻防范的 才对。都知道,宋朝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武将的地位就不断受到打压。
赵匡胤陈桥兵变,当上了宋朝的
开国皇帝,深切体会到武将权力对朝廷造成的威胁,所以,不惜用杯酒释兵权来解除开国大将的兵权,并为限制武将权力制定了 种种措施。此外,宋太宗继位后,对朝廷大臣的疑心更是
有增无减,即便是身边的亲人他也 不信任。以至于 ,每次大战前他都要亲自给大将安排阵图,让他们不得擅自更改。对亲信大将尚且如此,更不用提一个降将了,态度自然是很明确的。因此,杨业作为降臣,显然
会受到北宋武将们的排斥,也 不会融入朝廷之中,更谈不上建功立业,真可谓是怀才不遇了 。参考资料:
【《宋史·卷二百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一》、《续资治通鉴·宋纪十三·雍熙三年》、《銮坡别集·杨氏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