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岳飞,一个悲剧的诞生
“莫须有”悲剧如何诞生?千古之下,人们在嗟叹之余,发现诸如干涉立储、犯上抗命、反对议和、坐拥重兵这些理由似乎没有一条能单独证明“岳飞必须死”这一结论。在冤案存在多处疑点、历史细节已经不可能还原的情况下,多重因素的合力作用成了人们能够接受的唯一解释。然而,中国历史上军事强人和皇权之间的张力拉扯已久,双方经常闹得你死我活,像郭子仪这样立下“再造唐室”之功却善终的例子少之又少,再加上赵宋王朝对武将一以贯之的猜忌防范,岳飞的悲剧偶然中孕育着必然,并且还将在此后的帝制时代多次上演……
起源:国难中诞生的"岳家军"
说起"岳家军",不能不提《满江红》里的那句今人耳熟能详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二年(1127年)闰十一月的"靖康之变"导致了北宋政权的
灭亡,也让宋太祖赵匡胤苦心孤诣建立的那套军权高度集中于 皇帝本人的 军制土崩瓦解。原先由朝廷直接掌握全国最有 战斗力的部队(禁军),"将不得专其兵"的局面随着 数十万禁军在 金军二次南侵的战争中非亡即溃,基本消失殆尽而不复存在。经历了 东京(开封)失守、徽钦"北狩"的国难之后,赵构在江南重建的宋政权,虽然 名义上叫做"中兴",实际却跟"草创"无甚差别:金人铁骑的南下追击迫使这位康王"泥马渡江",甚至一度落到流亡海上的地 步;宋廷中央却"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正规军队,抵抗女真人的重担在很大程度上需依靠那些靠扩张私人军队并吸收流寇渐成规模的将军们"。挨到建炎三年(1129年),南宋统治机构总算初具规模,终于
将分驻抗金前线各军事要地 的 野战主力部队统一番号为"御前五军",第二年改为"神武五军";到了绍兴五年(1135年),因"神武"乃是 当年北齐军号,又改成了"行营护军"。尽管名义上已经被中央收编,但 时人依然 习惯以大将的名号称呼所 部军队,譬如张俊的 军队叫"张家军",韩世忠的 手下,则曰"韩家军",兵将间的私人隶属味道很浓。这在北宋时代是 完全不可想象的 谋逆行为,就连杨老令公如此威名盖世,却也是个可怜的光杆司令,手里连一支骨干部队都没有 ,只是在 征战之际,才有份指挥由来自各支不相统属的禁军临时拼凑的部队。南宋初年的统兵将领,不光长期手握重兵,权力也
更大 ,辖区以内可以先斩后奏,便宜行事;上马管兵,下马管民,军权财权都尽在 掌握,基本上就是辖区内的 土皇帝。这在 满脑子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文官集团看来简直就是 晚唐五代藩镇割据的 历史重演,有人(不是 秦桧)就向宋高宗上书进言,各路大军只知道有 自己的统帅,人人都是 各为其主,还有 谁晓得有皇帝陛下呢?这些文官只记得北宋初年收藩镇之权是 让"天下无事百有五十年"的良法,却没有看到这"百有五十年"间宋军外战的不振,更忘记了 靖康之耻实际上就是 北宋兵制"四方帅守事力单寡,束手而莫知所 出"这一弊端的 大暴露,而其结果就是整个北中国的沦陷!在金人强兵压境的局面下,南宋当局向统兵将领放权也算是与 时俱进的 举措,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守将拥有更多权力,增加其守土御敌的责任感,最大限度地 调动辖区内的 人力、物力、财力以抵御金军——毕竟能打胜仗才是硬道理,"政治正确"只能暂时摆到一边。于 是 ,北宋只能有 "杨家将",而南宋却出现了 "岳家军"。岳家军的【趣探网】 然而在 宗泽1128年三呼"过河"而去世之后,继任者 杜充御下无能,义兵闻风解体。 几天之内人心就散了 ,将士去者 十五,两河豪杰皆不为用,以致时人有 宗泽在则"盗可使为兵",换成杜充就变成"兵皆为盗"之叹。后来杜充退至江南时尚且拥兵十万,面对金军南下时却轻易投降,致使这支昔日威震中原的东京留守司部队彻底瓦解。 只有岳飞的 队伍成为仅存的硕果,在大军溃散之余,时任江淮宣抚司右军统制的 岳飞率部移屯宜兴,相继击败并收编了 盘踞当地的 几支军贼土匪队伍。 从此独自成军,揭开了"岳家军"的 传奇篇章。
起源,还要追溯到建炎年间的 东京留守司部队。金军灭亡北宋后暂时北归,一向主张抗金的宗泽出任东京留守,收编了大量溃兵和义军,并且积极联系河北的 抗金武装,一时间军威很盛,号称百万。投军的 岳飞在 宗泽麾下,从基层做起,凭借军功一步步晋升至将领。军纪:南宋第一强兵
到了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北伐之前,以长江边的鄂州(今属湖北,治所在
现武汉市武昌区)为基地,岳家军(正式名称是“行营后护军”)已壮大到10万之众。当时,在南宋初年名震一方的宋廷大将中,淮西张俊所 部8万人;淮东韩世忠所 部仅有3万人;远在 四川的 吴玠手下也 只有6.8万人。岳家军已然成为南宋朝廷各支大军规模之首。在岳家军的十万大军之中,真正从东京留守司时代延续下来的
老班底只有 大约两千人,而南宋当局历年来拨给岳飞的 部队为数也 不很多。岳家军的兵员主体,是 岳飞在 绍兴元年(1131年)到绍兴五年间,率部驰骋在 湖湘等 地,平定不服朝廷的 盗贼土寇后收编的 壮丁。受战乱影响,溃兵盗贼当时遍布大江南北。这帮人的来源大致是两个:一部分是
由北方民间的抗金武装和各地勤王义军转化而来;另一部分是由被金人击溃而逃散的 士兵转化而来。对于 这些令人头痛的 溃兵盗贼,大敌当前的 宋廷通常息事宁人,以招抚收编为主,以致当时出现了“仕途捷径无过 贼,上将奇谋只是招”、“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 (临时首都)卖酒醋”之类的俚语。但溃兵盗贼中总有 强梁反复者 ,敬酒不吃吃罚酒,被岳飞奉命剿灭。但 岳飞在 平乱之后对大批被俘者的宽大处置令人赞叹,除元凶外皆不问(甚至在 江西拒绝过宋高宗的 屠城密令),老弱者 放归田里,精壮者则被收编入伍,成为“岳家军”的一员。绍兴二年(1132)二月,岳飞剿灭并收编盗匪曹成部后,兵力即暴增一倍,达两万四千人,已与 其他 几位大将韩世忠、刘光世和 张俊的 兵力并驾齐驱。三年以后,岳飞又 奉命进剿了 盘踞在洞庭湖地区的 “湖贼”杨幺,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就消除了这一朝廷的心腹之患。得胜之后,有 部将建议岳飞在 鼎州(今常德)大开杀戒以显示军威,并让当地 人“知所怕惧”,被岳飞严词拒绝。免遭一场荼毒的 当地 百姓从此对岳飞怀有很深的好感,直到几十年后的宋孝宗淳熙年间,常德一带的 老百姓依旧对“岳枢相”感恩戴德;而原先杨幺手下的丁壮被编入岳家军的 大约有 五六万人,远超过岳家军在 剿灭杨幺前的 兵员数量。如果只是兵员多达十万,这样的
军队其实也 不足恃。北宋时代禁军最多超过100万(可见林冲的80万禁军教头货真价实),却是军纪松散连战皆溃,辽、金、西夏个个都成了 苦主,足见一支军队如果只是 人数多,也不过是乌合之众,更何况岳家军中从溃兵盗贼中收编而来的 大多数兵员,本来就是 些目无法纪、纪律散漫的 亡命之徒!但是
,就是 以这些原先货真价实的 乌合之众为主组成的 岳家军,在 史籍上却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著称,这一点不仅在当时,甚至在 整个古代中国,都堪称卓尔不群。昨日当流贼时烧杀奸掠,无恶不作,今日在 岳家军里却是俯首贴耳,令行禁止。如此奇迹般变化的背后,是 岳飞的治军,以严明军纪而著称于史,如同南宋学者周密在其著述《齐东野语》中所 言,岳家军的 军纪为“中兴第一”!岳飞在
南宋军界初露头角并非因为战功,而是 因为肃然 的 军纪。岳飞曾经说过 :“用兵者无它,仁、信、智、勇、严五事,不可不用也。有 功者 重赏,无功者 重罚,行令严者是 也 。” 岳家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早年岳家军初创驻军宜兴时,两浙各地吏民纷纷扶老携幼迁到宜兴,把岳家军驻地当作临时的 避难之地 ,宜兴人民甚至出资为岳飞建造生祠,以表达父老百姓的感激之情。原因无他 ,唯有 岳家军能够做到“不扰百姓”。当时几乎所有 宋将都纵兵行暴践民,个中之尤即数张俊,其部队还常以“自在军”炫耀;建炎四年(1130年)宋军收复建康(今南京)后,在 这座繁华的 东南都会之中,各路宋军纷纷变身为强盗,令已在 女真铁骑下饱受欺凌的建康百姓大受其苦;只有岳飞驻兵临近的广德(今属安徽),民间“无秋毫之扰”。 当年秋天,岳家军移防江北泰州,当地百姓同样安堵如故;为此,宋高宗亲自下手诏表扬岳家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民不知有兵也”。农民出身的
岳飞对士兵欺凌平民深恶痛绝,因此军法甚是 严峻:拿老百姓一文钱的 ,就要杀头! 有 个兵士拿人一缕麻绑草鞋,岳飞追查盘问后,斩首! 在 极端严格的 管束下,经历成年累月的 军纪实践,岳家军军纪之严整,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 地 步。有士兵在湖口县买柴,百姓主动少收二文钱,士兵坚拒说:“你想用这二文钱买我 的脑袋吗?”绍兴二年岳家军平曹成后屯驻江州(今江西九江),一时军费不继,士兵杀马充饥,剪发卖钱,甚至卖老婆孩子买米,却无人敢于 抢掠百姓。日久天长,岳家军名声在外,以至于老百姓听到其他军队来了 ,如同遇到了 土匪,都逃得无影无踪,而岳家军路过 的地方,老百姓纷纷出门围观,乃至声泪俱下,激动不已。当然
,岳家军的军纪绝不只是 靠着严刑峻法维系。岳飞以身作则,与 部下同甘苦,经常与最低级的 士兵同吃,酒肉全部平均分配,若是 酒少不能分给全军,就掺上水让每人都能喝上一口。士兵露宿野外,岳飞也 绝不一人住进营帐。同时,岳飞尽可能地 善待部众,朝廷每次犒赏,全数分发将士,自己一文不取。有一次,岳飞命令一名部将分发犒赏,按照带甲人、轻骑人、不带甲人三等 给钱,这名部将从中渔利中饱私囊,被岳飞发现后,立即杖杀。对于 立功的将士,生活简朴的 岳飞向来不吝赏赐。部将张宪的亲兵郭进在 莫邪关立下头功,岳飞就立即赏赐金腰带和银器,并将他 从普通小兵提拔为从八品武官。在
岳飞恩威并施的管教下,岳家军形成一种军令如山、雷厉风行的军风。有 一次,岳飞派一名骑士带奏折前往临安,途经长江,恰值风浪,渡口管理员禁止过江,结果这位骑士表示,宁可淹死,不能违背岳太尉的 军令,随后自驾一叶扁舟渡江,目击者无不惊以为神。赏罚分明的 岳家军对于 日常操练的 要求与实战一样严格。兵士冲山坡,跳壕沟,都穿着重铠练习。儿子岳云在训练时战马失足跌倒,就立即受到鞭打。 所 谓“在操场上很困难,打仗时就容易多了 ”,岳飞一生谦虚,唯独对岳家军士兵的 战斗力从未低调,曾豪言:“某之士卒真可用矣! ”有着 中国古代军队最严格的 训练体系与 战斗纪律的“岳家军”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宋第一强兵”!战将:历史就是传奇
“岳家军”不但兵多而且将广,岳飞帐下有统制官 22 人、将官252人,其中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各84人,而同时期的
张俊手下只有10名统制官,韩世忠手下也 只有11名。在岳家军的
众多将领中,有 一人的 身份最为特殊,他就是 岳飞的 长子岳云。当时宋朝的 宰相是 正一品,月工资三百贯与一百石禄米,只是 从二品的 节度使却有 工资四百贯和 禄米一百五十石。作为朝廷的高级将领,官居两镇节度使的岳飞的工资比宰相还高,即使不算宋高宗经常颁发的 重赏厚赐,也完全有 能力让儿子过 上跟其他 衙内一样的阔绰生活,但 对岳云,岳飞并无丝毫徇私之意。相反,在赏罚分明的 岳家军全军将士中,岳云可能是 唯一的例外,他 有 功不赏,有过必罚,而在战场最险恶的 场合,却必须身先士卒,舍命于枪林箭雨之中。自从绍兴四年(1134年),年仅16岁的岳云首次随父出征后,岳云一直充当岳家军的 先锋角色,冲锋陷阵。很多明清以来的 文艺作品包括戏曲当中,都说岳云使两把大“锤”,但其实岳云所 用兵器是 铁锥(同“鎚”)枪。今天所 说的“锤”在 宋代被称为“骨朵”,而“铁锥(鎚)枪”是 一种长形的又能刺又 能砸的 重兵器,重达80斤,可见岳云的 臂力确实惊人,故在 战场上锐不可当。因此,岳家军中皆称其为“赢官人”(官人为宋代对男子的 尊称,“赢”指常胜不败的 意思)。由于
岳飞对岳云的战功的 处理近乎苛刻,多次隐瞒不报,使得岳云的官职晋升甚慢。故而,在岳家军诸将中,张宪和 王贵二人成为地 位最高的将领,岳飞的 重要副手。当岳飞不在军中时,王贵和 张宪可以代替岳飞指挥其他统制,主持岳家军全军的事务。担任前军统制的张宪追随岳飞多年,以忠义著称,深得岳飞信任。至于
流传很广的小说《说岳全传》中性格最为鲜明丰满的 人物形象之一的牛皋,官拜岳家军的左军统制。他的 人生一大污点是在 加入岳家军前曾经短暂投降了 金国扶植的 傀儡伪齐政权。小说中的牛皋鲁莽而不失智谋,暴躁而不失幽默;而历史上的 牛皋其实是一员智勇双全的猛将,绍兴四年岳家军北伐金国傀儡伪齐盘踞的荆襄六郡时,张宪和岳家军另一猛将徐庆带兵攻打随州,守将王嵩死守不出,岳家军连攻一个多月还是 没有得手。岳飞得报后派牛皋去支援,临走时牛皋只带了 三天的粮草,结果不待粮尽就攻下随州,俘敌五千,活捉王嵩。其人善战,可见一斑。牛皋的 结局也是一个悲剧。尽管《说岳全传》虚构了 一个“气死金兀术,笑死牛皋”的 动人故事,给牛皋设计了一个快意恩仇的结局;但 在真实的 历史上,牛皋因坚决反对屈辱的 和 议,最后在1147年(绍兴十七年)农历三月初三,被奸相秦桧密令亲信都统制田师中,以宴请各路大将为名,用毒酒害死。岳家军中间还有一员勇将,《说岳全传》对他的结局原封不动地
照搬了 史实,也 就是说,此人已经不需要任何演义,因为本人就是一个传奇。他就是杨再兴。杨再兴原本是 盗匪曹成的手下,骁勇善战。在岳家军进剿时,杨再兴曾杀死了岳飞的 胞兄岳飜,但岳飞剿平曹成后却不计前嫌将杨再兴收为己用。得到岳飞如此宽容的 杨再兴从此忠心耿耿,冲杀在前。在 绍兴十年的北伐中,岳家军进逼临颍,杨再兴率领三百骑兵前哨小商河,与金军主力猝然 相遇,数万金军对他 们实施包抄围掩。杨再兴等人却毫无惧色,率三百骑士奋不顾身地进行殊死战。金军箭如飞蝗,杨再兴每中一箭,都折断箭杆继续冲杀,最后不幸马陷小商河,被金军射成“刺猬”,但 是他 和他的 战马依然 在河中站立不倒。此战,杨再兴率军斩杀金军万夫长以下二千余人,与其三百精骑全数战死,堪比斯巴达三百壮士力阻波斯帝国十几万大军的温泉关传奇!金军撤退之后,岳家军在残阳如血的战场上找到了 杨再兴的遗体,火化之后,从中捡出铁箭头两升有 余。此即著名的 “血战小商河”,这段真实的 历史,和评书、小说一模一样!战功:南宋唯一的攻击性力量
由于岳家军的规模不断扩充,给岳飞对这支大军的
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之处。于 是 ,岳家军的十万大军总分为十二军,计有 :一、背嵬军;二、前军;三、右军;四、中军;五、左军;六、后军;七、游奕军;八、踏白军;九、选锋军;十、胜捷军;十一、破敌军;十二、水军(横江军)。其中,前后中左右五军是
常见的名字,选锋军、胜捷军和 破敌军都是取了 比较威风的名字。以上这八支部队都是 以步兵为主。虽然 南宋绍兴二年(1132)陈规守德安(今湖北安陆)时使用的长竹杆火枪,以竹为筒,内装火药,临阵点燃,喷射火焰,焚毁了敌人的 攻城器械“天桥”,是最早见诸史册的管形火器;但在岳家军中,仍以冷兵器为主要装备。经过 严格训练的岳家军重装步兵全身披甲,全副铠甲用甲片1825叶,重达40-50斤。在 岳家军步兵中,弓弩作为主要兵器占有 重要的地位,弓弩手占了 军士的大部分。军队里大约十分之二的 兵士使用弓,十分之六的兵士使用弩,合计占到了 80%,剩下的 大概十分之二的 士兵才使用刀枪等近战兵器。因宋朝的 生产力高度发展,弓弩等兵器远远胜于以骑射起家的北方民族,所 谓“金人弓矢,不若中国之劲利”,而弩在 宋朝被视作对抗北方骑兵民族的 利器,得到大发展。弩手多用踏张弩,采用三组轮射的迭射法,而“神臂弓”的发明,使宋军的 有效射程远及二百四十多步,约合372米以上。宋军战场上的老对头金兀术也 不得不承认,神臂弩是 最令他 恐惧的宋军武器。为保护在近战中将沦为活靶子的
弓弩手,岳家军以刀枪手紧靠阵前布设的拒马之后,居于 弓弩手之前,以便于 当敌骑冲阵之时进行白刃战。同样是为了 对付金人的 铁甲骑兵,岳家军十分重视长柄刀的 使用。所 谓长柄刀,种类甚多,大致都是 由唐代的 陌刀演化而来。舞刀是宋军重要的训练内容,按照南宋建国之初的规定,舞刀者要用长1.2丈以上的长柄刀,用毡皮将刀头裹起来,连舞五十二次,能让刀头不落地 的 ,才算合格。至于 在宋军中军纪最严,训练要求最高的岳家军里,更不待言。在岳家军十二军中值得一提的是背嵬军、游奕军和踏白军。这三支部队的名字实在
够古怪的。所 谓“游奕”还好理解,就是 巡逻;“踏白”的本义则是 “侦查”;而“背嵬”两字是西夏党项语音译,在北宋末年的 西北边军中就用来命名“大将的亲军”。岳家军中的 “背嵬”更是 精锐中的精锐,士卒的 选拔是 极其严格的:军中进行军士技能比武的 时候,将胜出的 士卒登记在 册。一旦旗头和 押队一类的低级军官阵亡,则迅速以这些优秀士兵补充进去。这些被登记了的 勇卒之间也 会经过 多次选拔并决出优胜者 来,一旦各级将官有 伤亡需要补缺,则再从这些优胜者中进行选拔。这些人都有 可能进入背嵬军。但凡进入背嵬军编制的 士卒便享受到与 岳家军各级统制相同的 尊重,犒赏也 异常丰厚。在 战事最激烈的时候,“背嵬军”往往被作为突击队或敢死队使用。更值得大书特书的
是 ,背嵬军、游奕军和踏白军是当时南宋屈指可数的骑兵部队!岳家军的骑兵主要装备有 长、短刀,约十支短弩 ,二十支硬弓弓箭、围盔和铁叶片革甲。仅背嵬军就有 八千余骑(背嵬军另有 万人步兵),三军加起来竟有二万多骑兵!在 宋代以往的战争中,由于 骑兵孱弱,宋军面对北方民族的 铁骑冲击时往往只能被动挨打。但在绍兴六年(1136年)八月,岳飞第二次北伐,兵进伊洛,夺取了伪齐政权的一个马监,缴获战马一万多匹;在同年十一月,岳家军又从伪齐那里俘获战马四五千匹。这缴获的约一万五千匹战马,加上以前历次战役所缴获的战马以及南宋朝廷曾拨给岳家军的少量战马,使得岳飞建立了一支当时南宋各军无与伦比的骑兵。岳飞本人就善于骑射,素有 “勇冠军”之名,他亲自教导,让将士熟练掌握射技枪法,此等 精兵,自然 非同小可。也 正是有 了这支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使得“岳家军”成为南宋初年,宋军之中唯一的进攻性力量!要维系部队的
战斗力,钱、粮、衣料、军器的 后勤供应必不可少,何况岳家军十万大军之外还带着 几十万家眷,给后勤带来的 压力不亚于 一场大规模战役,单是军粮就常使岳飞乱了方寸。绍兴八年(1138年),岳家军的 日常开销已是“月用钱56万贯,米七万余石”,军马的饲料等 开支还不计在 内。钱粮之外,军器的供应也 不是 个小数目,同样是 绍兴八年,看看枢密院发给岳家军“自造军器”的 原料清单, 我们就明白岳飞要驾驭的复杂财政局面:铁甲叶近70万片,牛角6300多只,生黄牛皮9100余张,牛筋400多斤,生羊皮1万8千多张,箭笴(杆)18万5千只,翎毛51万堵,条铁7694斤!农民出身的 岳飞深知民间疾苦,每次调发军饷均面沉如水,感慨“东南民力耗弊极矣”,激励士卒“大功未成,何以报国! ”收夺兵权的牺牲品
具有
讽刺意义的是,岳家军在战场上取得的成功越大,距离自身的 悲剧性的终结也 就越近。宋高宗对岳飞北伐的态度是一怕大败,二怕全胜。大败则会有 灭顶之灾,欲为临安布衣而不可得;大胜则岳飞功盖天下,威略震主,也不堪设想。数十万中原豪杰所揭义旗并不是 “宋”,亦不是 “赵”,而是“岳”,也不得不让南宋统治者感到震撼。更何况宋廷之内,还有 一个当时就被人看成“细作”宰相的 秦桧!因此,在
岳家军乘胜追击,燕京(北京)以南,金朝号令不行,金廷对战争的 信心完全丧失,下令将燕京所 藏珍宝北运,打算放弃全部宋地的时候,南宋朝廷却下达了退军的命令,使岳家军将士们的 百战心力完全归于虚掷。如果不是 被迫班师,宋军完全可以进抵汴洛控制黄河一线要点,这将会对南宋进一步北伐奠定良好的 基础。当时的
金国将领最畏服岳飞,平日往往不直呼其名,而称其为“岳爷爷”,得知岳飞死讯后,他 们个个喝酒相庆;几十年后的 开禧二年(金泰和 六年, 1206年),金章宗写诏书招降南宋四川守将吴曦时更是直截了当地说:你自己评价一下自身能否比得上岳飞?岳飞这样的 威名战功,宋金之人全都知晓;结果有 朝一日被宋廷猜忌,就被杀且连累亲族,难道这还不可怕吗!足见岳家军的战力与 威名,就连敌对的 金国君臣也 不能不承认。岳飞的
冤狱之后,昔日岳家军在 战场上取得的 赫赫战功,被秦桧一党把持的 宋廷刻意抹去。乾道二年(1166年)也即宋高宗禅位太上皇、宋孝宗即位之后的 第四年,仍旧秉承赵构意志的 南宋朝廷评定了 所谓的“中兴以来十三处战功”,里面把杨沂中败伪齐刘猊之类微不足道的 小胜都算上,独独没有岳家军的郾城和 颍昌两大捷!更滑稽的是 ,当年对于“十三处战功”之内的刘光世顺昌之战,宋廷赏赐十四万贯,尚不及“排不上号”的 郾城之战的 二十万贯!甚至宋孝宗后来为岳飞冤案平反时,南宋朝野上下都一致认为岳飞功居第一,但这只是凭朝野传闻及众人的回忆和 印象,而在由秦桧党羽编写的 南宋官修史书中却无法查证,于是 只好采取访问故将遗卒的办法,通过 岳家军尚存的故将遗卒的 回忆讲述来了 解岳飞的事迹!足见岳飞的抗金事迹战功,被秦桧及其党羽湮没到了 何等 地步。岳家军也
在宋廷随之而来的清洗中不复存在,尽管这支英勇之师的 骨血仍然 存在于鄂州驻军之中,宋孝宗时的鄂州都统司仍有兵员四万九千人,多为岳家军旧部。所 幸天道轮回,报应不爽。随着 时光的 流逝,“行营后护军”之类的 正式番号,早已湮没在历史之中;张家军、韩家军之类的 习惯称呼,也早就为人所遗忘。唯有赵构秦桧君臣顶顶憎恶的 “岳家军”一词,却能够流传千古,独享盛名!相反,昔日作恶之人如今仍跪于西子湖畔岳王庙前,时时受人唾骂,亦不能赎罪于 亿万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