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年岳家军北伐的确取得了一些胜利,并罕见地在平原上以骑兵对阵决战的态势击败金军,不过战果其实颇为有限,远未达到让金军丧失反扑能力的程度。
1142年初的隆冬季节,宋将岳飞遇害于风波亭。这一悲剧使他本人成为汉民族主义的高度象征之一,在身后赢得了仅次于关羽的战神般的地位,并塑造了牢不可破的忠奸对立斗争的神话。这给很多人一种感觉:假如当初朝廷公正,这样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不过事实也许恰恰相反,岳飞之死之所以成为悲剧,乃是因为它不可避免。【趣探网】
南宋初年的军事形势
几乎所有关于岳飞的
故事都暗示了 一种可能性:假如不是奸臣当道、岳飞冤死,本来宋军是 可以收复中原的 。这也 是 后人怀念、推崇岳飞的一个最重要的 根本性假设。其中最著名的传说就是 岳家军在 朱仙镇大捷后,迫于 12道金牌压力而放弃经营中原。邓广铭早已证明:朱仙镇以500骑兵败金军10万、12道金牌等均非史实,而是岳飞之孙岳珂虚构出来的
。岳飞的故事在流传的过 程中,实际上夹杂进了很多汉族人因愤懑而未能满足的 愿望。但历史事实往往更严酷。1140年岳家军北伐的确取得了一些胜利,并罕见地在
平原上以骑兵对阵决战的态势击败金军,不过战果其实颇为有限:如颍昌之战金军参战有3万骑兵和 10万步兵,而宋军的战果是 杀敌5000,俘虏2000多,缴获马匹3000多匹;郾城之战宋军对阵金军1.5万骑兵,战果仅夺得战马200多匹;小商河之战杀敌2000多。以上还是宋朝方面的记录,当时国史大抵夸胜讳败,不可尽信,但 即使完全信任宋方记录,金兵的 损失看起来也 远未达到丧失反扑能力的程度。而更困难的在
于 收复失地 后能否长期坚守。中原地势平坦开阔,最能发挥骑兵优势,而不利于步兵守卫。 宋军几乎90%都是 步兵,这在 冷兵器时代与骑兵对垒是一个难以克服的 弱点之一。 所 以李纲才说:“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 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以复中原而有 西北,盖天下精兵健马皆在 西北。”当时宋军约近20万人,而其中大部分战斗力远不及金军,要靠这支军队在野战中彻底击败金军并坚守住收复的 失地 ,其难度是 可以想象的 。即使是
在 严肃的历史著作中,岳飞的 悲剧长期以来也 被描绘成南宋政局主战和投降两条路线斗争的结果,而忠奸是毫不含糊的 价值对立,没有选择的余地 。这建立于 一个假设上:抵抗到底,必定获胜。然而历史上的困境往往在于,有
时使尽全力也 不能取胜,那么该怎么办?势弱的 一方,通常选择很少。历代诟病宋高宗急于求和 ,与秦桧共为阴谋,尽管宋高宗的做法有可争议的 地 方,但 作为一个皇帝,他 首先考虑的是 赵氏王朝能一直维持不坠。南宋初年基本被动挨打,岳飞北伐的短暂突击式的胜利,在高宗看来乃是为数不多的 可与 金人讨价还价的筹码,因此北伐是手段而非目的 。被低估的宋高宗
长期以来,宋高宗是一个在历史上得到颇多劣评的
皇帝,原因之一就是他 对待岳飞一事极不得人心。愤激者 痛斥他 丧心病狂地 执行投降路线,其原因是他贪生怕死、又 贪恋皇位,不想迎被俘的二帝南归,甚至暗示他 受惊吓不育,导致精神不健全。这些指责现在看来似乎有些靠不住:
首先,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金朝已向南宋通报宋徽宗死耗,而5年后才杀岳飞,因此不存在宋高宗担心徽宗南返夺位的
问题;钦宗也 未必能动摇他当时的 地 位。其次,他已经是皇帝,何来卖国投降动机?
第三,如果他一味执行投降路线,那么岳飞一死,按说最大的障碍已去,金军为何也无大举进攻?
北宋灭亡时,康王赵构受钦宗蜡丸密信,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星夜驰援。但他
本人不久也 被金兵俘虏,后伺机逃脱。 之后战乱中宋军一路溃败,赵构饱受追兵惊吓,这一点也常被用以论证他的怯懦无能的性格缺陷。然
而在宋徽宗的 31个儿子当中,赵构是唯一的幸存者 。贾志扬《天潢贵胄》中评说:“宋朝之得以复兴,要归功于 赵构的 逃跑。”当时如果他没有 逃跑,而是 在 北方战死,那么可能会出现一个更糟糕的 局面:女真人不是在 17世纪,而是 在12世纪就征服中国了。事实上在南宋,当时已经出现了
不少冒牌宗室问题,如果没有 一个纯正血统的 皇子形成一个政治中心,当时的南宋很可能会崩溃。从当时危乱的局势来判断,宋高宗有能力与 金维持一个不胜不败的 分立局面,已经是一项极为艰巨的 政治任务,而不必因为失地未收复就轻易对他 加以激烈的 指责。单就当时的 政治任务而言,我 认为宋高宗是 一个遭到低估的政治家。祖宗之法与岳飞之死
宋承唐末五代之乱,赵宋对骄兵悍将极为戒备。自建国始,直接领兵将帅不得参与
军政大计,以防止他 们利用机会发动政变;而主管军政大计的文官,虽有 权调动军队,制订战略决策,却又 无一兵一卒。宋仁宗时狄青功高,但 仍遭贬黜,他 问宰相文彦博外放原因,文答:“无他 ,朝廷疑尔。”宋廷在对武将压制的同时,又一向加以优渥待遇。正一品宰相料钱每月300贯,从二品的节度使却有400贯;节度使的公用钱更惊人,每月3000贯至一万贯,而岳飞建节两镇,月薪至少万贯无疑。自高宗南渡,财政拮据,官员的
俸禄只支1/3到2/3,“唯统兵官依旧全支”,这无疑也激发了岳飞效忠的 决心。高薪养兵的
用意,在于 使之乐于享受,而无政治野心。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记载,秦将王翦伐楚,出兵前再三向秦始皇要求赏赐大批良田美宅。有 人不齿,王翦却说:秦王惯常猜疑,如今将秦国所 有 大军全交给了我 ,我 不这样做,难道让秦王对我起疑吗?岳飞没有老将王翦那样洞察世故。我们后人在
看待岳飞的 事情时,遭遇到一个强有 力因素的 影响:我 们已经知道岳飞是 个赤诚的爱国者 。宋高宗和我 们不同,他按照自己的 逻辑,难以判断岳飞是忠臣还是野心家。岳飞接近士大夫 ,又清廉自好,颇得军心,能答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这样的话,显示出他是 一个有 远大志向的 人物。而雄心与 野心常常是 一回事,在 宋高宗难以确认岳飞是否忠诚的 情形下,他 宁可错杀。岳飞的
悲剧在于:他身居高位,但性格刚正清廉,对政治简直毫无头脑。他 忠诚正直的一面曾使他 成为高宗最欣赏的将领(南宋初年,岳飞是 提升最快的大将),岳家军番号正式改为神武后军时,高宗亲笔题写“精忠岳飞”战旗,赐白银2000两犒赏,以笼络其心。后来岳飞眼看收复失地 无望,表现得极为愤恨,称病3个月,不肯复职,遭到李若虚严厉责备:“是欲反耶?……若坚执不从,朝廷岂不疑宣抚?”岳飞显然并未意识到自己这番举动已遭朝廷疑忌,1137年秋又 上书建议立皇储,遭高宗训斥,下朝后面如土色;1138年,再提增兵,反对议和,这更触犯高宗忌讳。岳飞不懂政治顾忌,以为自己问心无愧,直言进谏,即使在
当时朱熹看来,却已是 “骄横”了 。岳飞在狱中听一个狱子说:“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故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不禁悲愤难当,然 而只有大书“天日昭昭”四字,实至死也 未知这一猜疑与自己平素没有心机和政治觉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