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越王勾践剑制作工艺
我
国古代的青铜器,主要为铜与 锡的 两元合金,成书于战国时期的 《周礼·考工记》中就有 “四分其金(铜),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的
合金组成中,铜与 锡的 含量依制作的 年代、地 点、原料来源、工艺的 不同而不同,一般说来,铜的 含量在70%-80%或稍高、锡的 含量在10%-20%左右,此外,合金中常常还含有 铅、铁等其它成分。越王勾践剑的含铜量约为80%-83%、含锡量约为16%-17%,另外还有少量的铅和铁,可能是【趣探网】 作为青铜剑的主要成分铜,是 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锈蚀,这是 越王勾践剑不锈的 原因之一。在 古代墓葬中,它发生锈蚀的 途径一般说来有 这样几条:在潮湿的 条件下,有 空气或氧气存在时,发生锈蚀,生成铜盐;在 潮湿的 条件下与贵重金属(如金、银等 )接触,产生电化学腐蚀;与 硫或含有 硫的 物质接触,生成铜的硫化物等。
原料中含的杂质。再来看看越王勾践剑所处的外部环境:该剑1965年冬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内棺中,位于墓主人的左侧,出土时插在髹漆的
木质剑鞘内。这座墓葬深埋在 数米的地 下,一椁两棺,层层相套,椁室四周用一种质地 细密的 白色黏土、考古学界称之为白膏泥的填塞,其下部采用的 还是 经过人工淘洗过的 白膏泥,致密性更好。加上墓坑上部经过夯实的填土等原因,使该墓的墓室几乎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这么多的 密封层基本上隔绝了 墓室与外界之间的空气交换。 现代科学告诉我 们:在完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即使在 中性或微酸性的 水中,钢铁都不会生锈的 。这是 越王勾践剑不锈的 原因之二。望山一号楚墓处在
现代荆州附近的漳河二干渠上,地 下水位较高,该墓的 墓室曾经长期被地 下水浸泡,地 下水酸碱性不大,基本上为中性,这从该墓出土的 大量精美的漆木器保存情况较好而得到证实。地下水浸泡后,墓室内空气的含量更少。 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 原因之三。此外,还有
三点证据可以证明,越王勾践剑的不锈之谜完全是它所 处的 环境条件所 致。第一,越王勾践剑出土时不是 绝对的 没有生锈,只是其锈蚀的 程度十分轻微,人们难以看出。该剑出土后一直放在囊盒中妥善保管,但是,出土至今还不足40年,该剑的表面已经不如出土时明亮,说明在目前这样好的 保管条件下,锈蚀的 进程也是难以绝对阻止的 。第二,与 越王勾践剑同时出土的 还有 三件青铜剑,这三件青铜剑都放在 该墓棺外的椁室内,相对说来它们所 处环境的密封程度不如越王勾践剑,但 是它们的 锈蚀程度也 较轻微,甚至与越王勾践剑完全相同。例如,出土于该墓头箱(考古术语,指墓主人头部所对的
椁室)、编号为T109的青铜剑,素面无花纹,出土时“刃薄而锋利,保持着 耀目的光泽”(考古发掘报告语);出土于该墓边箱(考古术语,指墓主人身旁所对的 椁室)、编号为B127的青铜剑,形制与 越王勾践剑相近,“整个剑身的 两侧均满饰黑色的菱形花纹,非常优美。保存也 很完好,刃薄而锋利,可与 越王勾践剑媲美。”(考古发掘报告语)收藏于 湖北省博物馆内、被称为“铜斧之王”的大铜斧,出土于湖北大冶铜绿山古代开采铜矿石的矿井内,表面布满了与 刃部垂直的 划痕,是 一件古代劳动人民实用的 采矿工具。 由于 出土于 古代矿井淤泥中,出土时表面仍然泛有青铜的 光泽,锈蚀程度也 较轻微。第三,与越王勾践剑时代相近、制造工艺也相近的吴王夫差矛,1983年出土于江陵马山楚墓,由于该墓的保存情况不好,棺木等
大都已经腐烂,夫差矛出土时不仅矛柄几乎全部腐烂,其青铜表面也 都布满了绿色的锈层。后德俊研究员说,他 曾亲手保护处理过 这件珍贵文物,其锈蚀情况与 同时期的其它出土青铜器基本相同。 以上所 述均已说明,越王勾践剑的不锈之谜完全是 它所 处的 环境条件所 致,而不是其它。勾践剑表面上的硫化物,其实是墓室中尸体、丝绸衣物、食物等腐烂后产生的
。后德俊研究员说,越王勾践剑出土至今仅做过 一次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剑表面黑色花纹处的 含硫量只有 0.5%、剑格表面的 含硫量比较高,达0.9%-5.9%,在 剑身的其它部位都未检测出有硫存在 。这就说明该剑锈蚀程度的轻重与 硫的 存在没有关系。现代科学告诉我 们,硫化铜是一种结构并不致密的物质,无法在 青铜器的 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现代文物工作者 在 保护古代青铜器时从来也未采用过硫或硫化物。古代工匠们是
否在越王勾践剑的表面采用过硫化处理的工艺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硫化铜是 一种结构并不致密的 物质,在用剑时,人的 手指会经常摸到剑格,从而很快就将该处的 硫化铜抹去,既如此,还有 必要进行硫化处理吗?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
们的墓葬中一般都有 大量的 陪葬品,情况十分复杂。尸体、丝绸衣物、食物等腐烂后都会产生相当多的 硫化物,这就是 越王勾践剑上硫的来源。越王勾践剑上的花纹是用金属锡制成的,这已为现代科学分析所
证实。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表面装饰有多种,采用锡是 其中之一,青铜的亮黄色与 锡的 亮白色相互衬托,耀眼美观。但 锡有 两点不足,一是硬度低,容易出现划痕,所 以只能填在剑身的 花纹内;二是在 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而使光泽暗淡,失去了装饰的 意义,所 以这种方法并没有被较广泛的使用,考古发掘中出土这类文物比较少的 真正原因正在于此。几年前,湖北鄂州市博物馆青铜镜研究所 就已经仿制出这种花纹,采用的工艺比较简单,也毫不神秘。“千古不锈”之谜
据悉,“湖北楚文化精品展”是在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和
湖北省省委书记俞正声的 共同商榷下推出的 ,102件(套)展品包括有青铜器、丝织刺绣工艺品和 髹漆艺术品等。其中最为瞩目的当属出土于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宝级的 文物——“越王勾践剑”和 “吴王夫差矛”了。当工作人员首度开箱亮出越王勾践剑时,在场记者无不惊叹连连。一把在地
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 古剑,居然 毫无锈蚀,且 依然锋利无比,闪烁着 炫目的 青光,寒气逼人!20多层的 复印纸,剑从中间“唰”一声一划全破。怪不得它是 我国收藏的第一号名剑,享有“天下第一剑”的 美誉。而“吴王夫差矛”完全可与“越王勾践剑”相媲美。矛冶铸精良,保存完好,矛长29.5厘米,器身遍饰菱形几何花纹,锋刃锐利,下部镌有两行8字错金铭文“吴王夫差,自乍(作)自甬(用)”八字,矛身两面脊上均有血槽,血槽后端各铸一兽头。鸟篆铭文越王勾践剑,属青铜剑,制作极其精美。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 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 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 绿松石。靠近剑格的地方有 两行鸟篆铭文,共8个字——“越王鸠潜,自乍(作)用剑”。三尺青锋千次实验 破译越王勾践剑千古之谜
引子:2400年前中国。列国争雄,烽烟四起。各路诸侯竞相制造精密武器。晚期霸主越王勾践,共有
五把青铜宝剑。史书评价:“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39年前,湖北江陵。在望山一号楚墓中的黑漆木箱内,一把青铜剑被人发现。在场文物工作者回忆,一名开采队员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16层白纸划破。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经考证,此剑是 越王佩剑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剑”、“青铜剑之王”美誉。剑在地下埋藏2000余年,仍是 寒光逼人。现虽珍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中,但剑上疑惑仍待破解:勾践剑为何在 墓中被水浸泡2000多年仍锋芒毕露,寒气逼人? 绚丽的 菱形暗纹如何产生? 勾践剑古人采用何种精密技术铸出剑柄上间隔只有 0.2毫米的11个同心圆? 许光国,60岁,荆州市郢都青铜艺术研究所 副所 长,当工人时开始收集古代青铜器残片、断件和 相关资料,决心攻克千古之谜。起点:2008年北京奥运之际,将推出2008把带有
编号的 “绝版”高仿越王剑。2004年2月5日下午3时,许光国说自己清楚地 记得这个时刻。这个年满六十的老人,用满布伤痕的 老手把一颗“作旧”后的琉璃牢牢镶嵌在 越王剑上时,他说,他 自己也被震惊了。为了 这把剑,他说自己耗去了14年的“艰难岁月”。许出身工艺世家,从小对青铜艺术喜爱有加,上世纪70年代供职于一家工艺美术厂。70年代末,许辞职“下海”,开办一家钟表精修门面。许光国坦陈,精修钟表的绝活不仅为他 现在铸剑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且 近10年的 成功经营还赚了百万家产,这为后来投资铸剑,累积了“具有决定意义的 资金”。攻关:三尺青锋千次实验,许光国伸出双手,记者
看到了道道伤痕。这是一双粗糙的 老手。看得出来,已被各种化学物质侵蚀过 。许说,1990年,他抛下了生意,将精力与 家产投入铸剑艺术中,并在 自家开起了 小型私人作坊。他 的 目标,就是 做出一把越王勾践剑,但在当时,许光国还“不敢做”。当年,他铸造了自己有生以来的 第一把青铜剑。许光国遗憾地告诉记者,那把剑,他“送人了 ”。在过 去的 14年间,许光国不停地摸索着 铸剑技术。用他 自己的话描述是 :功力,从一成、两成,最终到九成。这些进程背后,是千余次的 实验,克服“常人无法想象之苦”。为铸出一把好剑,许光国经常“几天几夜不睡”,守在火炉旁,观察铜液的 颜色、变化温度,每两个小时记录下各项反应数据。在许的作坊里,常年配备着 创可贴、创伤药水与 闹钟。很多时候,因为睡迷糊了,惊醒过 来的他 来不及取工具,直接就用手去化学药剂中捞剑,久而久之,“双手也就变得不成样了 ”。许光国的朋友反问记者 :“你看过 电视电影里,那些铸剑师傅因为对剑不满意时的神情吗?老许就是那样,想不通了 就拼命想,还想不通,就用头撞墙!”突破:破解五大难点。越王勾践剑,好就好在
剑上蕴藏了 大量不为人知的 秘密。文物学家认为其中有 五项很难突破,许光国一一求解:其一,这把利器上的铜锡配比,特别是 剑锋与 剑身上的配比不同,一直以来没有 得到精确的 量化数据,这直接关系到宝剑的色泽、气味等。许光国事后告诉记者
,难度其实并不算太大,但 需要反复实验,与真剑对比,“很费时间,没人愿意干”;其二,在 越王剑的 剑柄空端,藏着11道手工刻制的 同心圆,在过去的很多年中,这项技术,一直被仿制者们用车床工艺代替着 ,许光国说“现代气息太浓了 ”,他 的 同心圆间隔最小的只有0.1毫米,这都是凭双手制造出来的 ,精修钟表时打下的功底帮了他 很大的 忙;其三,越王剑上的 菱形花纹,是 多年以来人们在想方设法攻破的 谜,许光国在 一次研讨会上得知这门工艺是一种化学反应时,独创出了 “硫化工艺”,攻下这一难关;其四,许光国用了最近5年的 时间,制造出了 一种“包浆”,为高仿越王剑穿上了一层2000多年的 “衣服”,很好地解决防腐问题。最后,越王剑上刻有“越王勾践制造用剑”八个金丝字,这八个字是在多年前被郭沫若先生破译的 。许光国结合“失蜡法”,用尖针精细刻画,终于完成这一任务。谈到这五大难点时,许光国总是
只把话说一半,他承认“不愿意透露机密”,这是他 “一辈子的心血,是 命”。在记者 的 追问下,许光国才就他 的 “包浆”透露了 一个字:铬。这是一种相当稀有 的金属。在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是如何获知的,至今仍是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