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约1250年-?),字千里(一说字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他是中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被誉为“秋思之祖”,被尊称为“曲状元”。
其在
1295-1297年间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等 组织了“元贞书会”。他擅长用叹世超世的 外在形式寓言抗世愤世的内容,其著有 杂剧15种,现存7种,以《汉宫秋》最出名。除此之外其还长于 小令,代表作为《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中国元代戏曲作家。【趣探网】 著有 杂剧十五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 大都任工部主事;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死后葬于 祖茔。
籍贯考实
关于
马致远的籍贯,仅史籍记载就有 5种不同说法:许州、集庆、广平、东光、大都。据黄卉等学者 考证,是由于 5人年代相近而同名所致,其籍贯以大都说为可信。勤奋少年
据考证马致远是
大都人,生平不详,年少时非常好学上进。被马氏后人以及所 有 的后人津津乐道,并在 茶余饭后的 笑谈之中警示自己的 子孙后代,向之看齐。仕途多舛
马致远青年时期追求功名,对“龙楼凤阁”抱有
幻想,但仕途多舛,经历了 蒙古时代的 后期及元政权统治的 前期,都未曾担任显赫官职,所 以其政治抱负一直没能实现。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
杂剧创作,在 1285年到1287年间曾担任江浙行省务官,1295年—1297年间与 文士王伯成、李时中等 组织了 “元贞书会”,与 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 交往。晚年归隐
马致远在
大约五十岁的时候终于 辞官归隐了 。其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漂泊无依,在 官场生涯里,他 看透了 世俗的 可悲以及人生的 耻辱,对政治的 各种不满意,就有 了 “隐居山林其乐悠悠”的念头。从此就过 上了很平淡的 休闲幽雅的 恬静生活。卒年考实
关于其卒年,史籍并无明确记载,据黄卉等学者考证,其应卒于1321年至1324年间,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
马致远著有杂剧十五种。马致远擅长用叹世超世的形式,虚掩其外,而愤世抗世的内容,则深寓其中。
马致远大多数杂剧的
戏剧效果不是 很强的 。 前人对他 的杂剧评价很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剧中所 抒发的 人生情绪容易引起旧时代文人的共鸣,再就是 语言艺术的 高超。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
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 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在众多的
元杂剧作家中,马致远的 创作最集中地 表现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 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 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与此相关联,马致远的剧作,大抵写实的 能力并不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 不怎么突出,戏剧冲突通常缺乏紧张性,而自我 表现的成分却很多。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与他的小令《秋思》和套曲《秋思》构成了马致远艺术创作的三座高峰。
《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被誉为“秋思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