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趣探网】
曾国藩出生于
晚清一个地 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 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
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 官场上获得了 巨大的 成功。曾国藩的
崛起,对清王朝的 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 方面都产生了 深远的 影响。在 曾国藩的 倡议下,建造了 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 第一所 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 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 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 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曾国藩居住过
的 欧阳故宅1811年(嘉庆十六年),曾国藩出生于 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 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 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 曾国藩,自然 得到二位先辈的 伦理教育了 。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1826年(道光六年)春,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道光十年(1830年),前往衡阳唐氏宗祠读书,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
1832年(道光十二年),曾国藩考取了
秀才,并与 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 努力复习一年。1834年(道光十四年),曾国藩进入长沙著名的
岳麓书院演习,同年参加湖南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并动身入北京准备来年的 会试。1835年(道光十五年),曾国藩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书。次年恩科会试再次落第,于
是 返回长沙,于同乡刘蓉、郭嵩焘等 居于 湘乡会馆。步入仕途
在
1838年(道光十八年),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终于中试,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他 一步一步地 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 得意门生。朝考列一等 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1840年(道光二十年),散馆考试,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七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12月,充文渊阁校理。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升侍讲学士。不久,同榜进士李文安之子李鸿章入京会试,投其门下受业,住他
北京家至少一年。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升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授礼部右侍郎。不久署兵部右侍郎。
在京十多年间,曾国藩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组建湘军
1851年(咸丰元年)1月,洪秀全在
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5月,曾国藩在 刘蓉、罗泽南等 人的推动下,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批评咸丰皇帝。咸丰帝没有 读完,就愤怒地 将奏折摔到了 地 上,立刻召见了 军机大臣要定他 的 罪,若非祁寯藻、季芝昌等 人苦苦为他 求情,他 很可能陷于 不测之罪。曾国藩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紧张,立刻对此次谏争之举上奏自责,从此再不敢对皇帝本人和 朝廷的 根本决策说长道短。1852年(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
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 这支腐朽的 武装已不堪一战。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 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 地 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 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 湘军的 出现,提供了 一个机会。1853年(咸丰三年),借着
清政府急于 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 时机,他 因势在 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 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 一支地 方团练,称为湘勇。8月,曾国藩获准在 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在
团练湘勇期间,他 严肃军纪,开辟新的 军队,他 先后将5000人的湘勇分为塔、罗、王、李等 十营,先后将团练地 点由长沙迁至湘潭,避免与 长沙的 绿营发生直接矛盾。大战太平军
1854年(咸丰四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
《讨粤匪檄》。在 这篇檄文里,他 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 “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 荡尽。此岂独我 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 孔子、孟子之所 痛哭于 九泉”,接着 号召“凡读书识字者 ,又 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 也 ”,其站在 了 道德的 制高点,故动员了 当时广大的 知识分子参与 到对太平军的 斗争当中,为日后的 胜利打下了 坚实的 基础。曾国藩命褚汝航为水师总统、塔齐布为陆军先锋,统率17000人,挥师北上。5月,在
靖港水战中被太平军石祥贞部击败,投水自尽,被部下所 救。七月二十五日,重整水陆各军后,出师攻陷岳州。10月14日取武昌。咸丰帝大喜过 望,令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然 而,大学士祁隽藻进言,称“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 耳,匹夫 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 万余人,恐非国家福也 。”咸丰帝收回成命,仅赏曾国藩兵部侍郎头衔。12月2日,曾国藩攻陷田家镇。1855年(咸丰五年)2月12日夜,石达开总攻湘军水营,烧毁湘军战船100余艘。曾国藩座船被俘,“文卷册牍俱失”。曾国藩愤怒至极,打算策马赴敌以死,罗泽南、刘蓉力劝乃止。
1856年(咸丰六年),曾国藩坐困南昌。9月2日,洪秀全与杨秀清内讧,史称天京事变,南昌解围。10月,曾国藩在
长募勇组建吉字营入援江西。1857年(咸丰七年)2月20日,其父去世,曾国藩偕弟曾国华回籍奔丧。7月,两次上疏,请求在
家终制,获咸丰帝准许。在 当年建“思云馆”。1858年(咸丰八年)5月19日,李续宾、杨岳斌率水陆两军攻陷九江。7月13日,曾国藩接咸丰谕出办浙江军务,于
8月15日抵达南昌,与 胡林翼会商进兵、筹饷之策。11月15日,李续宾、曾国华在 三河之役战死。12月,曾国藩作《爱民歌》以训湘军。1859年(咸丰九年)11月,曾国藩拟四路进兵之策,攻取安庆。
攻占南京
1861年(咸丰十一年)9月5日,湘军攻陷安庆。9月25日,曾国藩移住安庆。12月20日,曾国藩奉旨督办四省(苏、皖、浙、赣)军务,其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同月,在
安庆创办内军械所 。年底,定三路军进军之策:“以围攻金陵属之国荃,而以浙事属左宗棠,苏事属李鸿章,于 是 东南肃清之局定矣。”1862年(同治元年)1月31日,曾国藩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荃补授浙江按察使。二月十四日,左宗棠率军由江西入浙江。四月,李鸿章率军抵上海。五月,曾国荃率军进驻雨花台,会同彭玉麟的
水师围攻天京。六月,洪秀全命令各地 太平军回援天京,太平军集结二十万人兵力,十月起大战湘军四十多天,未能取胜。1864年(同治三年)7月,湘军破太平天国的
天京(南京),对无辜平民展开屠杀与 抢掠,当时的 南京城被烧毁,平民死伤无数,南京人称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为“曾剃头”、“曾屠户”。7月,朝廷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 侯爵。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 伯爵,此起曾与平定太平天国战功居次之湖广总督官文双方形成集团政争白热化。八月,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追剿捻军
1865年(同治四年)1月,选汉唐以来各臣奏疏17首,编《鸣原堂论文》。3月,主持修葺种山、尊经两书院。收养八百孤寒子弟,并从自己养廉银中捐款课奖。5月26日,曾国藩率军赴山东剿捻。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遣书》完稿,共320卷,交金陵书局出版。六月十八日,北上剿捻之策:重镇设防,划河圈围,清野查圩,马队追踪。9月,经杨州、清江浦抵徐州。一路调兵布防堵围,沿途又
张榜招员。10月,将金陵制造局上迁海虹口,和李鸿章原设的炮局及购自美国人的 铁厂合并,再加容闳购回的 百多部机器建成江南制造总局。12月,核定长江水师永远章程及营制营规。1866年(同治五年),曾国藩奉旨进驻周家口,以钦差大臣的重权身份,督师剿捻。
曾国藩根据捻军行踪不定、流动作战的
特点,采用了 “重点防务、坚壁清野和 画河圈围”的 对策,但 最终全部失败。后来,他 在 周口西至漯河建立起“沙河百里防线”,希望借此天堑消灭捻军。主办洋务
1867年(同治六年)3月,在
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 试制船舰。同时拟设译书馆。5月,会同李鸿章将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高昌庙,征地 扩迁,规制大增。六月,补授体仁阁大学士。1868年(同治七年)4月,奉上谕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5月31日,至上海视察江南制造成总局。8月,奉命调任直隶总督。9月,江南造船厂试制的
第一艘轮船驶至江宁,曾登船试航,取名“恬吉”。12月,曾国藩抵达北京,拜见慈禧太后与 同治皇帝。天津教案
1868年(同治七年),曾国藩改任直隶总督。
1870年(同治九年)6月21日,天津数千名群众因怀疑天主教堂以育婴堂为晃子拐骗人口、虐杀婴儿,群集在
法国天主教堂前面。法国领事丰大业认为官方没有 认真弹压,持枪在 街上碰到天津知县刘杰,因发生争执开枪射击,当场击死刘杰仆人一人,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 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死了 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 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 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堂以及当地 英美传教士开办的 4座基督教堂。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 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逞威。正在
直隶总督任上的 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曾国藩十分惊恐,甚至出发前立下遗嘱,他 深知当时中国远非西方列强对手,因此主张对外让步。曾国藩到天津后,考量当时局势,没有
与 法国开战,“但 冀和 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在 法国的 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 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 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使曾国藩的 声誉大受影响,被称为“卖国贼”(京师湖广会馆将曾国藩匾落拔除烧毁就是 因为此事)。朝廷命其处理“天津教案”。曾国藩发布《谕天津士民》的
告示,对天津人民多方指责,诫其勿再起事端,随后释放犯法教民和涉案拐犯,引起天津绅民的 不满。处理“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 是 卖国贼,全国舆论大哗,“自京师及各省皆斥为谬论,坚不肯信”。回任两江
1870年(同治九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平民张汶祥刺杀于
后,朝廷命曾国藩再任两江总督,前往南京审理该案。1871年(同治十年)8月19日,挈李鸿章联衔会奏《拟选子第出洋学艺折》。九月,视察水陆各营防务、训练情况。十一月抵达上海。
1872年(同治十一年)2月27日,曾国藩领衔上奏,促请对“派遣留学生一事”尽快落实。并提出在
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 ”,推荐陈兰彬、容闳为正副委员常驻美国管理。在 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荐举刘翰清“总理沪局选送事宜”。3月1日,时发脚麻之症,舌蹇不能语。3月20日,曾国藩午后在
南京西花圃散步,突发脚麻,曾纪泽扶掖回书房,端坐三刻逝世。朝廷闻讯,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6月25日,灵柩运抵长沙。7月19日,葬于 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1873年(同治十二年)12月13日,改葬于善化县(今望城区)湘西平塘伏龙山。与夫人欧阳氏合葬。
主要成就
政治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
政治家,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 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 “士大夫 习于 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他 认为,“吏治之坏,由于 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 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 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 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己的 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至于 关系国运民生的 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 ,洁己奉公,“渐求整顿,不在 于 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 战略地位,他 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 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 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 自己的 看法,一方面他 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 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 不盲目排外,主张向 西方学习其先进的 科学技术,如 他 说过 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军事
曾国藩提倡忠君卫道、以儒家学说治军的这一宗旨还贯彻在
选将、募兵、军队管理以及协调军内外关系等 方面。曾国藩的 军事思想内涵极丰,集显过 人之处。他 认为,兵不在 多而在 于 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 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 近代。曾国藩治军把选将作为第一要务,他
说,“行军之道,择将为先。”他 的 选将标准是 德才兼备,智勇双全,而把德放在 首位,并把德的 内涵概括为“忠义血性”。他 提出,“带勇之人,该求我 党血性男子,有 忠义之气而兼娴韬钤之秘者 ,与 之共谋。”又 说“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计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 忠义血性,则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 ,终不可恃。”曾国藩认为,“忠义血性”的 将领主要应从既受封建礼教熏陶又 少官场恶习的 儒生士子中去选择。罗尔纲在 《湘军兵制》中统计,凡姓名、籍贯、出身、职务可查的 湘军将领179人中,儒生出身的 104人,占58%。以如 此众多的 儒生为将,这在 历代军事史上都是罕见的 。将清朝的
世兵制改革为募兵制,也 是 曾国藩建立湘军的 首要一着 。他 说,“数年来痛恨军营习气,武弁自守备以上无一人不丧尽天良。故决计不用营兵,不用镇将。”因此,他组建湘军时,主张不在 市民而在 乡农中招募兵员。其用意就是 乡农中招募的 兵员朴实壮健,有 利于 灌输封建的 忠义伦理思想和 便于 适应艰苦残酷的 战争环境。曾国藩还规定,“招募兵勇,须取具保结,造具府县、里居、父母、兄弟、妻子名姓、箕斗清册。各结附册,以便清查。”凡无保者 ,概不招募。曾国藩的 这一做法,完全是 承袭了 明末抗倭名将戚继光的 募兵思想。曾国藩对绿营的 编制方面也 进行了 改弦更张。湘军的 编制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营以下设哨,哨以下陆师为队,水师为船,马队为棚。湘军之始,营以上不再设官,各营全辖于 曾国藩一人。其后营数增多,才有 统领和 分统的 称谓。曾国藩要求以将必亲选、兵必自找、层层节制的原则组建军队,自统领至兵勇都是 逐级进行募选,改变了 绿营中“兵与 兵不相知,兵与 将不相习”的 弊病,但也 明显暴露了 建立私家军队的 用心,并从此就开创了 近代中国“兵为将有 ”的 先例,军阀拥兵割据的局面也 就初显端倪了 。曾国藩在治军方略上苦费心机,主张用儒家学说治军,即用封建伦理纲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本去陶冶官兵,他
的 目的就是 要以此来维系军心,培植出一支完全绝对服从于 自己的 私家军队。所 以他 认为,“用兵者 必先自治,而后制敌。”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好影响了
几代人,且 不说其同时代的 湘、淮将领以曾国藩为楷模,就是 其后的 黄兴、蔡锷等 资产阶级军事家对曾国藩治军方略也 推崇备至,张之洞、袁世凯等 在 甲午战后采用西法编练新军时,还采纳了 曾国藩治军的许多做法。民国军事家蒋方震在 他 的 《国防论》中赞赏曾国藩是 近代史上“一个军事天才家”,还说凡领军者 都应该效法曾国藩。蒋介石则明确表示要师承曾国藩,要求国民党军队中的 将领必须“认清历史,效法曾胡”。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泽东一生很注意这点,曾国藩的 “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泽东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文学
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
“湘乡派”,乃湖湘文化的 重要代表。他 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 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 一种雄奇瑰玮的 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 赞。曾氏宗法桐城,但 有 所 变革、发展,又 选编了 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 典范,非桐城所 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 均受他 文风影响。所 著有 《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 世。另著有 《为学之道》、《五箴》等 著作。思想学术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
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 对于 宋明儒学其他 支派的 思想亦多所 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 心学三个学术派别。曾国藩在
政治实践和 军事斗争中也 渐渐地 看到了 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 隘”、或“病于 琐”、或“偏于 静”的 局限。在 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 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 认为对于 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 发展。曾国藩还以气学在
生成论方面的 资源来弥补理学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 寡俦”。依着 气学的 思路,曾国藩认为,天地 万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 构成天地 万物的 最终基元。在 禀气而生这个意义上,天地 万物是 “同体”的 。不过
,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 絪緼之气流行不止,天地 万物最初所 得之气“均耳”,但 人与 物、圣人与 常人实所 禀有 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 物相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故人有 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 禀之气清且 厚,常人所 禀之气却浊而薄。处世交友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
见地 ,他 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益,兼听而不失聪。“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 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 否,亦大半关乎 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
治家方略
曾国藩认为最重要的
就是 要在 家庭成员中人人孝悌的 原则。孝容易理解,就是 对父母、对长辈的 感恩、尊敬与 赡养。悌是 指兄弟之间和 睦友爱,也就是 同辈之间的 融洽与 和 谐。在 曾国藩家书里,一般都以为他 给孩子写的 信最多,事实上他 写给弟弟的 信才是 最多的 ,可见他 对兄弟之间关系的 重视。曾国藩有 段著名的 评论,说家庭兴旺的 规律是 :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萧条了 ,因为大多是 纨绔子弟;商贾之家,也 就是 民营企业家的 家庭,一般可传三代;耕读之家,也就是 以治农与 读书为根本的 家庭,一般可兴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 讲究孝悌的 、以和 治家的 家庭,往往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曾国藩在
“和以治家”的 宗旨下还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这个勤以持家在 曾国藩那有 两层意思,一是 家庭成员要克勤克俭,一是 做家长的 要勤以言传身教。曾国藩说的 这些,他 自己就能一丝不苟地带头去做,而且 做得非常好。比如 大儿子曾纪泽喜欢西方社会学,曾纪鸿喜欢数学和 物理学,曾国藩虽然 一窍不通,也 能尽自己所 能去了 解,去努力学一点。这样的父亲,才不愧是 一个真正“勤以持家”的 父亲。在 曾国藩的 影响下,曾纪泽总是 会亲自教孩子们学英语、数学、音乐,还教他 们练书法、写诗文、讲解经史典章,不论再忙,每日总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陪家人,这就是 最好的家庭教育。所 以,曾国藩子孙、曾孙,甚至玄孙里,有 很多科学家、教育家和 社会活动家。书法
曾国藩在
书法上的 突出成就一直为他 历史上的 重大影响所 掩盖。曾国藩对于 书法理论的 阐述见其《日记》、《家书》及一此文章中。他 首先对当时阮元抛出的 南北书派论有 独到的 认识,他 既赞成又 提出批评,主张南北兼而有 之。他 对书法的 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说。从乾道——阳刚美——着 力——雄奇——大气,从坤道——阴柔美——不着力——淡远——韵胜,形成了 他 一个系统的 书法理论观。曾国藩一生勤勉于 书法创作,走过 了 一条由泛而专,由继承古典到创新时尚的 曲折探索道路。他 留下了 近130万字的 《日记》是 中国古代罕见的 一部巨型书法作品。他 的楷书劲健刚拔,竖起了 一面承唐继宋明而刚柔相济的 正书旗帜。他 的 行书劲健遒俊而华美。他 的 小楷与 小行书是 整个清代的 典范。他 应是 与 同代包世臣、何绍基齐名的 大书家。人格修炼
人格修炼对他事业有帮助。
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
他
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 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 ,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 圣贤。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 空虚的 东西,认为修身是 虚无缥缈的 东西,甚至还是 迂腐的 ,但 曾国藩一生的 事业,修身才是 他 事业成功最重要的 原因。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
五事:一曰眠食有 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早年修身十三条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五、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九、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
十、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一、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历史评价
《清史稿》: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
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 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天性好文,治之终身不厌,有 家法而不囿于 一师。其论学兼综汉、宋,以谓先王治世之道,经纬万端,一贯之以礼。惜秦蕙田五礼通考阙食货,乃辑补盐课、海运、钱法、河堤为六卷;又 慨古礼残阙无军礼,军礼要自有专篇,如 戚敬元所 纪者 。论者 谓国藩所 订营制、营规,其于 军礼庶几近之。晚年颇以清静化民,俸入悉以养士。老儒宿学,群归依之。尤知人,善任使,所 成就荐拔者 ,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时举先世耕读之训,教诫其家。遇将卒僚吏若子弟然 ,故虽严惮之,而乐为之用。居江南久,功德最盛。国藩事功本于
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凡规画天下事,久无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 ,何其盛欤!国藩又尝取古今圣哲三十三人,画像赞记,以为师资,其平生志学大端,具见于 此。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疆臣阃帅,几遍海内。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 知。呜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胡林翼:曾公素有知人之鉴,所识拔多贤将。
李瀚章:其深识远略,公而忘私,尤有古人所不能及者。
石达开: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薛福成:自昔多事之秋,无不以贤才之众寡,判功效之广狭。曾国藩知人之鉴,超佚古今,或邂逅于
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 形迹之表,确然 许为异材。平日持议,常谓天下至大,事变至殷,绝非一手一足之所 能维持。故其振拔幽滞,宏奖人杰,尤属不遗余力。尝闻曾国藩目送江忠源曰:“此人必名立天下,然当以节烈称。”后乃专疏保荐,以应求贤之诏。胡林翼以臬司统兵,隶曾国藩部下,即奏称其才胜己十倍。二人皆不次擢用,卓著忠勤。曾国藩经营军事,亦赖其助。其在 籍办团之始,若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王鑫、杨岳斌、彭玉麟,或聘自诸生,或拔自陇亩,或招自营伍,均以至诚相与 ,俾获各尽所 长。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朱孔彰:中兴景运,群公辈出,十年之间,削平大难,非天生圣相而振兴之,乌能若是
邪?然 履危濒死屡矣,有 百折不挠之志,宏济艰难,虽曰成功者 天,抑亦人谋也 。赵衰之言曰:“说礼乐,熟诗书,为元帅。”孙叔豹之言曰:“太上立德,次立功,次立言,谓为三不朽。”公独兼之。至天津之役,攘垢忍尤,以安邦国,老成至计,谋出万全,可谓至忠矣。欧阳昱:予观文正一生,不善用兵而善用人,牛溲马勃,无不收纳。所
以群才效用,大寇荡平,而为中兴第一功臣也 。梁启超:①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
已。然 而文正固非有 超群绝伦之天才,在 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 遭值事会,亦终生在 指逆之中;然 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 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 京者 ,其一生得力在 立志自拔于 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②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谭嗣同:历观近代名公,其初皆未必了
了 。更事既多,识力乃卓。如 曾文正、惠敏父子,丁雨生中丞,洞彻洋务,皆由亲身阅历而得。左文襄晚达,故沈观最久。杨昌济: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范、曾办事兼传教之人也。
王闿运:用将则胜,自将则败。
容闳:故其身虽逝,而名闻千古。其才大而谦,气宏而凝,而为清代第一流人物,亦称旧教之特产人物。
章太炎: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
蔡锷:①曾、胡两公,中兴名臣之铮佼者
,其人其事,距今仅半个世纪。②带兵如 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蔡东藩:若曾、胡二公,文足安邦,武能御侮,清之不亡,赖有此耳。
毛泽东:①予于
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 彼之完满乎 ?②曾国藩是 地 主阶级最厉害的 人物。蒋介石:①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②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
蒋廷黻:国藩以执两之道,贯经世之学,于
社会之改造,则恢复民族固有 美德,此之谓守旧;于民族之前途,则接受西洋文明,此之谓革新。二者同时进行,乃其对我 国近代史之大贡献也 。盖徒然 恢复旧礼教,则不能抵抗帝国主义者 之机械科学,何况旧礼教之本身,亦复百孔千疮,有 待救正乎 ?若徒然 接受新文化而不恢复固有 之美德,则此腐化之旧官僚社会,根本不能举办事业,更何况社会民族之立场,有 何术以全盘改造之乎 ?吾人之所 以佩服曾国藩,诚以其眼光远大,订此救国救民之方案,与 后日国父之民族主义如 出一辙矣。陈公笃:国藩素拘谨,其才不如胡左,而功倍之,独知人善用,是其特长。
胡哲敷: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
萧一山:国藩以严谨胜,宗棠以豪迈胜。
徐中约:曾国藩的
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很少有 人能予匹敌。他或许是 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 学者 型官员。轶事典故
巨蟒转世
曾国藩出生时,祖父曾经梦到有
一只巨蟒缠在 他 家的 柱子上,所 以认为曾国藩是 巨蟒转世,曾国藩出生后家中的 一棵死梧桐树竟然 重新焕发出了 生命,让其祖父更加相信巨蟒转世这一梦语。而凑巧的 是 曾国藩患有 类似“牛皮癣”一类的 皮肤病,(有 一说“火蟒藓”),浑身上下都是像蛇的 鳞片一样的 癣,所 以曾国藩也 相信了 巨蟒转世这一梦语。曾国藩还有 一个奇怪的爱好——爱吃鸡,却又 最怕鸡毛。当时紧急公文,在 信封口处往往要粘上鸡毛,俗称鸡毛信、鸡毛令箭。每当曾国藩看到这种信,总是 毛骨悚然,如 见蛇蝎,必须要别人帮他 取掉鸡毛,他才敢拆读。古时候曾有 这样的 说法:“焚烧鸡毛,毒蛇闻气就死了 ,龙蛇之类,也 畏惧这种气味。”曾国藩对鸡毛害怕到这种程度,难免也 被人理解为蟒蛇转世。在 岳麓书院学习时因为怕别人看到身上的 鳞片,所 以夏天燥热时还穿戴整齐地 读书,让先生大加赞赏。比贼笨
曾国藩小的
时候天从并不高,其实可以说比较笨,他 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一天晚上,他 在 家里读书,有 一篇文章他 重复读了 很多遍,可就是 背不下来。他 就一遍一追地 读,一遍一遍地 背。夜已经很深了 ,他 仍然没有 背下来。这可急坏了 一个人。原来,他 家来了 一个贼人,就潜伏在 他 书房的屋榆下,想等他 读完书睡觉之后再进屋偷点什么。可是 贼人在屋外等啊等 .就是 不见曾国藩睡觉。贼人实在 等 不下去了 ,就十分生气地 跳进屋子,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 听几遍就会背了 !”于 是 贼人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地 背诵了 一遍,然 后扬长而去。曾剃头
曾国藩“曾剃头”的
外号不是因为他杀太平军而获得的 外号,而是 因为他 在 长沙开审案局,杀了 太多的所 谓湖南“土匪”而得到的 外号。杀错的 人有 没有 呢?有 。当时长沙的 知府叫苍景恬,他 写了一份回忆录,里面就记载曾国藩的 审案局,就因一个案子,就错杀了 至少4个人。那是 一个冤案,但 是 曾国藩把好人杀了 ,把坏人放了 。审鸡蛋案
一天,天气晴朗,年幼的
曾国藩从学校回到了 家里。刚放下书包,其父就焦急地 说:“我 明明煮了 五个鸡蛋,怎么只有 四个?”于 是 就把曾国藩叫来,对他 说:“煮熟的 鸡蛋是 分给你 们吃的 ,现在 少了 一个,不知是 哪个偷吃了 ,快帮你 母亲查一查。”曾国藩思索了 一下,答到:“这个很容易,我有办法查出来。”说罢,曾国藩端出一个脸盆,倒了 几杯茶,把家里的人都喊拢来,叫每人喝一口茶水,吐到盆里,他 站在 旁边观察,结果有 一个佣人吐出的 茶水里夹有鸡蛋黄粉。曾国藩的 父亲高兴极了 ,觉得儿子聪明,将来能当官审案子。千年死一个
富厚堂,是
曾国藩的 故居。大门口悬挂着“毅勇侯第”四个金色大字。“侯府”建于 清同治年间,是曾国藩委托其弟在 家营造的 。据说建房的时候,曾国藩兄弟对匠工师傅款待很好,而对一般徒弟则有 所 刻薄。新屋建成的 时候要诵“上梁文”,砌工老师傅尽赞美语,操着 荷叶土音为之颂曰:“两江总督太细喱,要到京里做皇帝。”亲属成员
长辈
太高祖:曾贞桢(元吉公)
高祖父:曾尚庭(辅臣公)
曾祖父:曾衍胜(竞希公)(1743—1816)
祖父:曾玉屏,字兴阝文(星冈公)(1774—1849)
外祖父:江良济(1750—1835,字沛霖,号云峰,行聪六。原配刘氏,1750—1778,早殁)
外祖母:熊氏
父:曾毓济,字竹亭(麟书,竹亭公)(1790—1857)
母:曾江氏(1785—1852)
岳父:欧阳凝祉(1784——1869,初名鳌,又名沧溟,字福田)
岳母:邱氏(生长子牧云,字秉栓,次子凌云,字秉钧,长女适曾国藩,次女适彭治官)
妻妾
元配:欧阳氏(1816—1874,衡阳人)
如夫人:陈氏(1840—1863,江宁人)
兄弟姐妹
兄弟
弟:曾国潢(1820—1886,派名传晋,原名国英,字澄侯)
弟:曾国华(1822—1858,派名传谦,字温甫,出抚给叔父曾骥云为子)
弟:曾国荃(1824—1890,派名传恒,字沅甫,号叔纯)
弟:曾国葆(1828—1862,派名传履,字季洪,后更名贞斡,字事恒)
姐妹
姐:曾国兰(1808—1863),嫁王国九(字鹏远,号万程,贺家坳人,与
国兰有二子一女,长子王临三,次王昆八,女适贺孝七之子)妹:曾国蕙(1814—1864),嫁王待聘(又名王率五,为王国九排行兄弟)
妹:曾国芝(1817—1846),嫁朱咏春(又名丽春,号存一,梓门桥人)
满妹(1830—1839,痘殇)
子女后代
子:曾纪第(又名桢第,早夭)
子: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号梦瞻,晚清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妻贺氏(1840—1857,婚后一年难产死,贺长龄女);继刘氏(1841—1903,继配,刘蓉之女。生子女各3人)
子:曾纪鸿(1848—1881,字栗诚,数学家),妻郭氏(1847—1935,名筠,字诵芬,《艺芳馆诗钞》作者
,郭沛霖之女)长女:曾纪静(1841—?,字孟衡),适袁秉桢(乃同乡好友袁芳瑛之子,性傲慢,不甚长进)
次女:曾纪耀(1843—1881,字仲坤),适陈松年(字远济,茶陵人,好友陈源兖之子,曾随纪泽出使欧洲,幼育于曾国藩家,有隐疾)
三女:曾纪琛(1844—1912,字凤如),适罗允吉(1846—1888,字兆升,湘乡人,罗泽南子)
四女:曾纪纯(1846—1881),适郭依永(1845—1869,字刚基,一名立篪,湘阴人,郭嵩焘子)
五女:曾纪芬(1852—1935,晚号崇德老人),适聂缉槼(1855—1911,字仲芳,衡山人,聂亦峰子)
侄子:曾纪梁(魏氏)
侄子:曾纪渠(朱氏)
侄子:曾纪瑞(江氏)
侄子:曾纪官(欧阳氏,刘氏)
侄子:曾纪湘(易氏)
侄子:曾纪寿(李氏,李氏,劳氏)
故居墓址
故居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又
名毅勇侯第,是 曾国藩的 侯府,坐落在 位于 湖南娄底市双峰县东部的 荷叶镇富托村,与 湘乡市、湘潭县、衡山县、衡阳县毗邻,总占地 面帜四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近一万平方米,是 典型的 沿中轴线对称的 明清回廊式建筑群体。富厚堂坐南朝北,背倚的 半月形鳌鱼山从东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围住。从远看去,富厚堂好似坐在 一张围椅中。周围自然 环境优美,后山上树木茂密,古树参天。门前是 一片较开阔的 平地 ,平地 中有 小河向 东流去,平地 四周峰峦叠嶂,群山环抱。曾国藩故居已被有关部门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代表性建筑,主要有
“白玉堂”、“黄金堂”、“万年堂”、“大夫 第”、“富厚堂”等 (“有 恒堂”为曾国葆故居)。曾国藩先后晋升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诏加“太子太保”,封“一等 毅勇侯”,授“英武殿大学士”,升“光禄大夫 ”,谥称“曾文正公”。同治4年(1865年)秋,素无终身官场打算的 曾国藩,准备先动员家眷回籍“立家作业”,自己以后再作引退,因夫 人欧阳氏对旧居黄金堂门前“塘中有 溺人之事,素不以为安”,即令其子曾纪泽,“回湘禀商两叔”,移兑富托庄屋,由曾国潢、曾国荃、曾纪泽经手主持,依照候府规模,花十年功夫 营造了 富厚堂。富厚堂占地 四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9202.86平方米,为土石砖木结构,回廊式风格,内外群有 八本堂、求厥斋、旧朴斋、艺芳馆、思云馆。八宝台、辑园、凫藻轩、棋亭、藏书楼等 各种建筑,当年正门上悬挂着 “毅勇侯第”朱地 金字直匾,门前花岗石月台上飘扬着 大清龙凤旗、湘军帅旗、万人伞等 ,景象颇为壮观。整个建筑虽具侯府规模却古朴大方,虽有 雕梁画栋却不显富丽堂皇,基本体现了 曾国藩对建宅“屋宇不肖华美,却须多种竹柏,多留菜园,即占去四亩,亦自无妨”的 意旨。1866年秋,主楼竣工,曾国藩夫 人、子女和 儿媳即回籍住进了 富托新屋。富厚堂原称八本堂,取曾国藩的
“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而得名。后曾纪泽据《后汉书》“富厚如 此”而改现名。富厚堂虽不胜家华,然 曾国藩得知修屋花钱七千串而为之骇叹,他 在 同治六年二月初九日的 日记中写道:“接腊月甘十五日家信,知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钱共七千串之多,不知何以浩费如 此,深为骇叹!余生平以起屋买因为仕宦之恶习,誓不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颜见人!平日所 说之话全不践言,可羞孰甚!屋既如 此,以后诸事奢侈,不问可知。大官之家子弟,无不骄奢淫逸者 ,忧灼曷已!”富厚堂是
否可称“曾国藩故居”,社会上颇有 争论。1995年10月,双峰县人民政府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举办了 全国首次曾国藩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 的 专家学者 100多人参加了 会议,并专程到富厚堂参观。墓址
曾国藩墓曾国藩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城西南15公里处望城县平塘镇桐溪寺后伏龙山上。清同治十一年(1872),曾国藩归葬于
此,墓占地 面积约3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