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趣探网】
人物出处
花木兰是
中国古代cs的 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 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cs色彩极浓的 巾帼英雄,她的 故事也 是 一支悲壮的 英雄史诗。花木兰最
早出现于 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 南北朝的 北魏,最 初收录于 南朝陈的 《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 《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明代文学家徐渭将《木兰诗》改编为《雌木兰替父从军》,剧中自称“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
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 做一个有 名的 千夫 长。”自此,木兰的 父亲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莲,弟弟叫花雄,母亲是 花袁氏。 清代《曲海总目提要.雌木兰》也 说:“木兰事虽详载古乐府。按明有 韩贞女事,与 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 。木兰不知名,记内所 称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祖冲之《述异记》、李亢《异志》皆提到木兰姓花。一说为木兰本姓朱,清康熙年间的
《黄陂县志》曰:“木兰,本县朱氏女,生于 唐初,……假男子代父从军,……至今其家犹在 木兰山下。”焦竑在 其《焦氏笔乘》中也 说道:“木兰,朱氏女子,代父从征。 今黄州黄陂县北七十里,即隋木兰县。 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但 有 木兰是 姓魏的说法,也有一说为木兰姓韩。另据《新唐书》载:“少女木兰,姓任”。历史背景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
是 木兰的 父亲年事已高又 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 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 她长达十几年的 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 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 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 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 人更加艰难!可喜的 是 花木兰最终还是 完成了自己的 使命,在 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 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 能力在 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 而,花木兰因家有 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 孝敬父母。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
受中国人尊敬的 一位女性,因为她又 勇敢又 纯朴。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 故事改编成了 动画片,受到了 全世界的 欢迎。《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
人世代诵颂。木兰的 事迹和 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 精神激励着 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历史争论
花木兰的
姓氏、籍贯等 ,史书无确载,因此,木兰之争历代有之。她的 故乡到底在 哪里?历史上曾经争论不休。徐鹏在 1962年出版的 第97期《中华活页文选》中的 文章《木兰诗》里指出:“关于 木兰的 姓氏和 籍贯……有 人说她是 谯郡人,有 人说她是 宋州人,有 人说她是 黄州人,有 人说她是 商丘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 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木兰祠始建于 唐代,金代泰和 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 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 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该碑现存木兰祠大殿前。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该碑现存木兰祠大殿前,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 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 ,又 募资修祠立碑。由于 历代重修,祠宇占地 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 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可惜,这座古雅祠宇,1943年毁于
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 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 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 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 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 手法,刻有 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 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 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 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 围墙。另一通是 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 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 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 国著名的 历史学家聚集在 商丘,一起分析了 《木兰辞》内容和 尚存的 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 故乡在 虞城,已确凿无疑。历史记载
元代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上的文字至今仍清晰可辨。
《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石碑,碑文后附有
《木兰辞》全诗。碑文开头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睢阳境南,东距八十里曰营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 。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将军生朝。”在 据《商丘县志.列女》卷十一记载:“木兰姓魏氏,本处子也 。世传可汗募兵,木兰之父耄赢,弟妹皆稚呆。慨然 代行,服甲胄箭囊。操戈跃马而往,历年一纪,阅十有 八战,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奏省亲。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 骇之,遂以事闻于 朝。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将军生朝。”在 据《商丘县志.列女》卷十一记载:“木兰姓魏氏,本处子也 。世传可汗募兵,木兰之父耄赢,弟妹皆稚呆。慨然 代行,服甲胄箭囊。操戈跃马而往,历年一纪,阅十有 八战,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奏省亲。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 骇之,遂以事闻于 朝。木兰祠
召复赴阙,欲纳诸宫中。木兰曰:‘臣无媲君之礼’,以死誓拒之,迫之不从,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意思是
木兰姓魏,替父从军后辞官不受,皇上知道真相后又 想把她召到后宫中,但木兰宁死不从,自杀身亡,皇上大惊,于 是 追赠木兰“将军”称号。现河南虞城仍建有 木兰祠,祠中设木兰像,并幸存两块祠碑,一是 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二是 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当地 的 各种民间cs和 歌谣中也 留有 木兰从军的 故事。[4]隋朝,我
国出现了 一位女扮男装的 巾帼英雄,这就是 家喻户晓的 花木兰。后人为了 祭祀她,就在 其故里虞城县营郭镇建造了木兰祠。该祠始建于 唐代,后又 经多次重修扩建。至清代时,占地 为一万多平方米。原祠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 配房、僧人住室等 百余间。围墙内外,植有 高大的 唐槐翠柏。大门过道内,有 花木兰的 战马塑像,按上有 花木兰全家塑像。祠堂内外有 十余块历代名人、官吏赞美花木兰的 诗文、书画碑刻。唐朝著名的 诗人杜牧留诗道:“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 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清朝查岐昌诗曰:“帕首弓腰出阁姿,卷漳营郭记完碑。女郎剩取花名在 ,岁岁春风一度吹。”原祠毁于
1943年战火。现在 石碑两通。一是 元代《孝烈将军祠像辨证记》碑,立于 该祠大门内东侧,高3.6米,宽l米,1982年又 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十七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一是 清朝《孝烈将军祠辩误正名记》碑,立于 该祠大门外西侧,高2.14米,宽0.78米,碑座方队两碑的 主要内容都是 考查辩正木兰的 时代、家乡、事迹及木兰祠、木兰像等。据碑文、《归德府志》和
唐朝以来的有 关文献分析,花木兰不姓花,而是 姓魏,名木兰,生于 北周,死于 隋代。故里在 虞城营郭北魏庄(今废)。北周时可汉募兵,本是 木兰父被征招,但 他 年老体弱,难以应征。而唯一的 能代替他 的 木兰胞弟又 年轻。无奈,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年,屡立战功。自边防归来时,北周已亡,拜见了 隋朝文帝。文帝封她为尚书,她坚辞不授。归家后,脱去戎装,换上旧时衣裳,又现女儿真面目。后朝廷闻之,召她人京,欲纳她为妃,木兰以死拒之。据今人尚起兴考证,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
《木兰诗》,系木兰根据其自身经历写成。唐代追赠木兰为将军,谥孝烈,并在 其故居建祠纪念之。葬地
木兰祠始建于
唐代,金代泰和 年间(1201年-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今谷熟县(今商丘市虞城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 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 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 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 募资修祠立碑。由于 历代重修,祠宇占地 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 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考证
相关记载
花木兰(一说其生于
412年,死于 502年,享年90岁;一说生于 406年。)的 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 口皆碑,但对于 她的 姓氏、故居、出生年代,仍然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于
她的 姓氏,有 人说是 姓朱,有 人说是 复姓木兰,有 人说是 姓魏,明代的 徐渭在 《四声猿》中说她是 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一说朱文禄)是 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 至今仍为大家所 接受的 一种说法。明清以后,经过
几百年的艺术再创作,“花木兰”的 艺术形象日臻完美。迄今为止,上演过 木兰戏的 剧种有 京剧、越剧、汉剧、昆曲、秦腔、平剧、黄梅戏等 20多种,特别是 大师常香玉《花木兰》的 全国巡演,“花木兰”在民间的 影响更加深远,“花木兰”这个称谓在 人们心中也 逐渐“固定”下来。再说“朱”姓木兰。唐白居易在
《戏题木兰花》中云:“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杜牧也 写有 《题木兰庙》一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 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推上祝明妃。”这说明木兰的 故事在唐代已经脍炙人口了。杜诗里的 木兰庙在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至今还有 木兰祠、木兰墓和 将军坊等 遗址。有 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根据上述史料,一些专家学者 认为,木兰应姓“朱”。此外,还有
“韩”姓木兰、四川阆中人,复姓“木兰”、鲜卑族人等 说法。?查阅最 具权威性的 《辞海.词语分册》,其解释为:“木兰姓氏或作花,或作朱,也 作木,均无确证。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历年以纪,交锋十有
八战,策勋十二转。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视。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咸谓自有 生民以来,盖未见也 。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 以追赠有 孝烈之谥也 ……”花木兰的 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 《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 绝唱,是 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 传奇故事。年dk证
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
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过
庭禄》中则说她是 隋恭帝时人,程大昌的 《演繁露》中则说她是 唐初人。而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又 作《木兰诗》)等 等 的 描述,对于 花木兰的 历史年代问题,目前有 两种主要的 民间说法是 :第一种说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
北魏破柔然 之战,木兰多次参与 了 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 的 战争,且 表现突出,但 却无人发现她是 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拒绝。第二种说法是:
这种说法来自于
清朝褚人获的 小说《隋唐演义》。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后与 窦线娘交战被擒,线娘验明她女性身份,与 之结为姐妹。窦建德兵败,线娘请花木兰送信给罗成,木兰途中回乡探望父母,不巧被可汗得知花英雄为女儿身,要招其入宫。花木兰将书信交于 妹妹花又 兰,托她代为送信后自刎身亡。(《隋唐演义》第56、57、60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