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1658年—1712年),康熙名臣、文学家、藏书家,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善骑射,能诗及词曲。
生平记略
曹寅十六岁时入宫为康熙銮仪卫,康熙二十九年任苏州织造,三年后移任江宁织造,康熙四十二年起与李煦隔年轮管两淮盐务,凡四次。康熙后六次南巡,其中五次皆住曹寅家。曹寅病危时康熙特赐奎宁,并派人星夜兼程由北京送到南京,可惜药未到,曹寅已卒。【趣探网】 曹寅为人风雅,喜交名士,通诗词,晓音律,主编《全唐诗》,有《楝亭诗钞》八卷、《诗钞别集》四卷、《词钞》一卷、《词钞别集》一卷、《文钞》一卷传世。原配顾氏,早卒,后娶李煦父李士祯族弟李月桂之女李氏。
主要事迹
家族情况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摄政王多尔衮死后被认定犯了
大罪,顺治将多尔衮的 正白旗收归自己掌管,曹家也 由王府包衣转为内务府包衣,成为皇帝的 家奴。这时曹寅的 父亲曹玺也 由王府护卫升任内廷二等 侍卫。“内廷”就是
皇帝居住的 地 方,曹玺在 这种地方当差,他 就会有 更多的 机会和 皇家的 人接触,取得他 们的 喜欢和 信任。在 三年以后,康熙皇帝出生。按清朝的 制度,凡皇子、皇女出生后,一律在 内务府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包衣妇人当中,挑选奶妈和 保姆。曹玺的 妻夫 人孙氏,被选为康熙的 保姆。从此,曹家与 皇帝的 关系也 就更加亲密。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正担任内务府营缮司郎中的
曹玺被任命为江宁织造,负责织办宫廷里和 朝廷官用的 绸缎布匹,以及皇帝临时交给的 差使,充任皇帝的 耳目。由于曹玺忠实勤奋、办事利索,康熙对他
更加宠信,又 赏蟒袍,又 赠一品尚书衔,并亲手写“敬慎”的 匾额赐给他 。 康熙二十三年,曹玺“积劳成疾”,死在 工作岗位上。康熙南巡至江宁时(今天的 南京),亲自到织造署慰问曹玺的 家属,还特派了 内大臣去祭奠他 。曹玺的儿子曹寅,17岁时就当上康熙的侍卫,深得康熙赏识。
康熙二十九年,他
出任苏州织造,两年后又 调任江宁织造。 从此,曹寅和 他的 儿子曹颙、嗣子曹頫连任江宁织造近40年。曹寅有
两个女儿,萧奭《永宪录续编》载:“寅,字子清......母为圣祖保母。二女皆为王妃。”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长女嫁平郡王纳尔素为妃;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次女嫁某蒙古王子为妃。仕途经历
曹寅书法
青年时代的曹寅文武双全、博学多能而又
风姿英绝,二十多岁时被提拔为御前二等 侍卫兼正白旗旗鼓佐领。清代初期,御前侍卫和 佐领都是 十分荣耀的 职务,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乃皇帝自将之军,曹寅能任此要职,显然 是 康熙对这位文武全才的 伴读特加关照的 结果。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年)六月,曹寅的父亲、时任江宁织造的
曹玺在 任上病逝。“是 年冬,天子东巡抵江宁,特遣致祭;又 奉旨以长子寅协理江宁织造事务”。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年)四月,曹寅被康熙提拔为苏州织造;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年)十一月,调江宁织造。其所 遗苏州织造一缺,由其内兄李煦(时为畅春园总管)接替。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年),曹寅与
李煦奉旨十年轮管两淮盐课。次年七月,钦点曹寅巡视淮鹾,十月就任两淮巡盐御史。曹寅一生两任织造,四视淮盐,任内连续五次承办康熙南巡接驾大典(四次南京接驾,一次扬州接驾),其实际工作范围远远超过
了 其职务规定,所 受到的 信任与 器重也超出地 方督抚。文化活动
曹寅喜好文艺,又
爱好藏书,他精通诗词、戏曲和 书法,他 的 代表作有 《楝亭诗钞》、《楝亭词钞》等 。曹寅深厚的 文化教养和 广泛的 文化活动,营造了 曹家的 文化艺术氛围。此时的曹家,呈现出空前的 繁荣。康熙四十四年五月,曹寅奉旨总理扬州书局,负责校刊《全唐诗》,次年九月刊毕试印,“进呈御览”。康熙皇帝于
四十六年四月亲撰序文,五十年三月正式出版。五十一年三月,曹寅又 奉旨刊刻《佩文韵府》,且 亲至扬州天宁寺料理刻工。朱淡文在
其著作中指出,种种历史文献证实,曹寅与 明遗民及江南上层知识分子之诗酒流连决不能仅以文人积习视之,亦决非曹寅个人之礼贤下士所 能涵盖。此乃康熙皇帝笼络南方士子、磨灭其反清意识的 政治决策,曹寅等 人则为具体实施之臣僚而已。康熙十七年正月,圣祖皇帝下诏于 明春举行博学鸿儒科考试。曹寅当时二十三岁,在 京任銮仪卫治仪正,曾参与 考试接待事宜,与 各省著名学者 傅山、顾景星、邵长蘅、李因笃、汪琬、陈维崧、施闰章、阎若璩、尤侗、朱彝尊、姜宸英、毛奇龄、毛际可等 人都建立了 较深的 感情和友谊,其中大多数人在 曹寅任织造之后仍与 其保持密切联系。康熙二十三年五月,曹玺去世,曹寅南下奔丧,在 江宁逗留一年,与 一些遗民有 密切交往。由于曹寅风流儒雅,文才华瞻,又 是 明遗民顾景星之甥,因而在 南北两地都受到推崇,很快为遗民和 汉族上层知识分子认同。曹寅任织造之后,与 江南人士的 交游更加广泛。有 人统计,与 曹寅有 诗文交往者 约二百人,其中有 当时极有 影响的 知名人士。由于 曹寅在江南二十多年认真执行康熙皇帝的 既定政策,曹寅成为主持东南风雅、众望所 归的 人物,在 江南地区享有极高的 声誉。病逝扬州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于二月进京述职,携长子曹颙南返。六月,
奉康熙之命自江宁赴扬州主持开刻《佩文韵府》。七月,患风寒之病,继而转成疟疾,李煦向
康熙上奏曹寅病情。康熙对曹寅的 病情非常重视,立即批复:“你 奏得很好,今欲赐治疟疾的药,恐迟延,所 以赐驿马星夜赶去。”下面,康熙还写了 满文,是 金鸡纳霜的 满文译音,并非常仔细地 加以说明:“专治疟疾,用二钱末,酒调服。若轻了些再吃一服,必要住的 。住后或一钱或八分,连吃二服,可以出根。若不是 疟疾,此药用不得。需要认真,万嘱万嘱万嘱!”但 曹寅运气不佳,药送到前,已病逝于扬州。李煦奏折上说:弥留之际,核算出亏空库银二十三万两,而且曹寅已经没有资产可以补上,“身虽死而目未暝”。
曹寅死后,康熙为保全曹家的
江南家产,免遭搬迁的 损毁,特命曹寅之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曹颙病故,康熙又 亲自主持将曹寅的 四侄曹頫过 继过 来,接任了 江宁织造的职务。同时康熙又 让曹寅的 大舅子苏州织造李煦代管两淮盐差一年,用所 得的 银子补齐曹寅生前的 亏空。子孙获罪
由于
曹寅的 日用排场,应酬送礼,特别是 康熙五次南巡的 接驾等 等 ,在 经济上给曹寅造成了 巨额的 亏空,甚至可以说,曹寅已经给曹家种下了 衰败的 祸根。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六(公元1709年),两江总督噶礼参奏曹寅,密报康熙说,曹寅和
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请求公开弹劾他 。康熙把曹寅看成是 “家人”,噶礼要求公开弹劾曹寅,康熙没有 批准。但 事关重大,康熙不得不私下谆谆告诫曹寅和 他 的 大舅子李煦,必须设法补上亏空。但 曹寅面对茫茫债海,已经无法弥补,也 没有 能力挽回局面。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又
查出曹寅生前亏空织造库银三十七万三千两。康熙只好再次做安排。让两淮盐政李陈常和 李煦代为补还。到了康熙五十六年,才总算把这笔账补上。康熙照顾曹家,是
看在曹玺和 曹寅的 情分,到了 曹頫这一辈,就疏远、淡漠了 许多。康熙曾经明确对曹頫说:“念尔父出力年久,故特恩至此。”康熙六十一年,因李煦、曹頫拖欠卖人参的 银两,内务府奏请康熙,严令李煦、曹頫将拖欠的 银两必须在 年底之前交清,否则就严加惩处,康熙当即就批准了 。显然 ,这与 康熙以前对曹寅的 态度,已是 决然 不同了 。雍正上台以后,接连颁布谕旨,开始在
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 清查钱粮,追补亏空。他 一再表示:我 不能再像父皇那样宽容了 ,凡亏空钱粮官员一经揭发,立刻革职。仅雍正元年,被革职抄家的 各级官吏就达数十人,与 曹家既是 亲戚又 患难与 共的 苏州织造李煦,也 因亏空获罪,被革职抄家。但
一开始雍正并没有 把曹家与李煦一起治罪,而是 允许他 将亏空分三年还完。曹頫自身的 亏空尚未补完,又 增加了曹寅遗留的 亏空,只好多方求人托人。雍正为防止有 人吓唬敲诈曹頫,特地 向 曹頫下达指示:乱跑门路,交结他 人,只能拖累自己,瞎费心思力气买祸受;主意要拿定,安分守己,不要乱来,否则坏朕名声,就要重重处分,怡亲王也 救不了 你 !雍正皇帝的 这个朱批特谕,说明他 对曹頫“还是 出于 好意的。雍正六年(1728年),曹寅嗣子曹頫终因经济亏空、骚扰驿站、转移财产等
罪革职抄家,两手空空迁回北京老宅。此后,家族迅速败落。乾隆年间,曹家子孙流散。藏书之家
清著名文学家、藏书家。字子清、幼清,一字楝亭,号荔轩、雪樵。祖籍汉军正白旗,世居沈阳。官通政使、江宁织造。因在
家门外,种植楝树数株,建一小亭,名为“楝亭”,以为藏书赏画之处。后官由织造兼视两淮盐政。从政之余,以校勘、购书为乐事,往来于 书肆间。所 藏书宋元版本较多,校勘亦精。曾和 朱彝尊来往过 密,李文藻称“曝书亭之书,楝亭皆抄有 副本”,如宋乐史《太平寰宇记》200卷、宋赵孟奎《分门纂类唐歌诗》100卷、魏鹤山《毛诗要义》、《楼攻媿文集》等 。编撰有 家藏书目《楝亭书目》8册16卷,著录图书3287种,抄本、内府刊本甚多,仅“说部类”就有 469种。刻《音韵》5种及《楝亭藏书》12种。所 校刊的 古书甚为精美,如 顾景星《白茅堂全集》,施闰章《学余堂文集》,《诗集》,《全唐诗》900卷等 ,抄本有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等 。章学诚说,曹寅刻古书十五种,世称“曹楝亭本”。藏书印有 “千山曹氏家藏”、“楝亭曹氏藏书”、“子孙保之”、“平滦世家”等。著有 《楝亭诗词抄》、《诗抄别集》、《词抄》、《楝亭图咏》等 。身份矛盾
内务府包衣是
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 特殊人群,曹寅是 其典型代表,他 的 身上充满矛盾。他 是 汉族,又 是 旗人;是 奴隶,又 是 官员。就是 在 官员中他 的 身份也 难以确定,满官认他 为汉人,汉官认他 为满人。他 所 担任的 职务虽是
最 能捞钱的 肥差,却又 为正途出身的 汉族官员所 不齿。他 若是 像大量内务府人一样,没有 什么文化,唯以捞钱为能事倒也 罢了 ,可他 同时又 是 学富五车的 人物,是 诗人、戏剧家、藏书家、出版家。他 不能不为这种身份的 不确定、灵魂的 无归属而苦恼。曹寅坐轿出门总是 低头看书,从不抬头,表面上,他 说是 为了避免官民向 他 行礼,实际上与 这种矛盾的 心态大有 关联。他 在 写给丰润兄长曹鋡的 诗中言到:“枣梨欢罄头将雪,身世悲深麦亦秋。人群往往避僚友,就中唯感赋登楼。”很形象地 写出了 他 的这种苦闷。他 活得风光又 凄苦,体面又 卑微,他 是 在历史的 夹缝中生存的 边缘人,他 在 历史的 夹缝中歌吟,他 的 诗便在 沉雄朴厚之中时时带有若隐若显、挥之不去的 悲哀。若问曹寅诗歌的 最大特色是 什么,就是 这种欲说还休的 悲凉。在 旧文学中,这是 一种独特人物发出的独特声音,是 瞬间繁华与 无常命运合奏的 音响,曹寅本人也 因此成为独特的 典型人物。主要作品
曹寅,工诗词,善书,著有《楝亭诗钞》、《楝亭书目》、《词钞》、《诗别钞》、《文钞》、《后琵琶》等。
奉旨主持刊刻《全唐诗》、《佩文韵府》。又
汇刻前人文字为音韵书《楝亭五种》,包括《类编》十五卷、《集韵》十卷、《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重修广韵》五卷、《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五卷;刊秘书十二种为艺文杂著《楝亭十二种》,包括《梅苑》、《声画集》、《法书考》、《琴史》、《墨经》、《砚笺》、《千家诗》、《禁扁》、《钓矶立谈》、《都城纪胜》、《糖霜谱》、《录鬼簿》。刻书之功
清朝时轰动朝野的
《全唐诗》、《佩文韵府》和 《全唐文》三部古籍巨著,分别于 康熙、嘉庆年间在 扬州刊刻而成。市档案局清史工程中整理抢救出的 《清宫扬州御档选编》不少奏折,描绘了 当年扬州刷印业高度发达的 盛景。青岛市档案局副局长、文史专家魏怡勤经过
对“御档”精心研究,向 记者 解读了 这三部古籍巨著在 扬州校刻的 全过 程。扬州诗局为何设于天宁寺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兼任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在
扬州创办了一个大规模的 编校出版机构——“扬州诗局”,奉旨校刻《全唐诗》。“扬州诗局”就设在扬州天宁寺里面。康熙四十四年的
三月十九日,“上发《全唐诗》一部,命江宁织造曹寅校刊,以翰林彭定求等 九人分校。”曹寅奉旨后,即积极着 手筹备。当年至次年期间,曹寅所 上的 奏折很多内容与 刊刻《全唐诗》有 关。据史料称,曹寅把“扬州诗局”设在
天宁寺里,是因为天宁寺内就有 巡盐御史的 行署,属于两淮巡盐御史的 房产,而且 10多年前孔尚任曾住在 天宁寺东廊待漏馆。这样既不用出去另找房子,也 便于 管理,有 利于 提高校刊《全唐诗》的 质量,加快校刊《全唐诗》的 速度。《全唐诗》究竟何时开刻
《全唐诗》开刻时间问题一直有争论,而清宫扬州御档的解密,使这个历史疑团迎刃而解。
据《清宫扬州御档选编》载,曹寅四十四年(1705)五月初一日折云:“恭蒙谕旨刊刻《全唐诗集》,命词臣彭定求等
九员校刊。臣寅已行文,期于 五月初一日天宁寺开局……”可以看出,五月初一日,天宁寺开刊刻《全唐诗》书局,但 校刊工作并未完全开展。另从其他
档案资料可以看到,编校词臣是 陆续到位的 。曹寅于 康熙四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的 奏折:“校刊全唐诗,现今镂刻已成者 ,臣先将唐太宗及高、岑、王、孟肆家刷印,装潢一样贰部进呈。其纸张之厚薄,本头之高下,伏候钦定,俾臣知所 遵行。”康熙帝朱批:“知道了。样本都改过 发回。”《全唐诗》大规模的刊印工作自此开始。扬州诗局进入刊刻工作的高峰期,实际上是在康熙四十四年十月以后。
《全唐诗》何时刊印完毕
在
此后的 一年时间里,曹寅多次上奏康熙,请示刊刻事宜。康熙四十五年(1706)二月二十八日的 奏折说:“又 诗局翰林官等 ,校修唐诗,今年可以竣事。”到了 七月初一奏折:“遵旨校刊全唐诗集,目下刊刻只剩五百余页,大约本月内可以刻完,八月内校对错字毕,即可全本进呈。共计有 十二套,除春间所 进二套外,又 校对得六套,谨装订进呈御览,伏求圣训俯鉴错误,指示臣等 ,使得刊改归正,以成一代之书。”康熙帝朱批:“刻的 书甚好,等 细细看完序文,完时即打发去。”至此,《全唐诗》的 校刻工作已接近尾声。康熙四十五年九月十五日奏折:“今有
刻对完全唐诗九十套,进呈御览。其余俱已刻完,月内对完,即行刷印进呈,合并奏闻。”《进全唐诗表》说:“于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初一日书成,谨装潢成帙,进呈圣览者。”康熙四十六年(1707)四月十六日(5月17日,康熙《御制全唐诗序》写成颁发,补刻诗序,冠式书前。《全唐诗》的刊印工作即全部结束。
刊印速度和质量如何
今本《全唐诗》900卷计9814页,除去先前所
试刻少部分外,平均每月刊刻在 1000页以上,这个速度在 雕版印刷时代是 相当快的 。从奏折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全唐诗》异常重视写刻质量。
曹寅上奏康熙时说:“臣细计书写之人,一样笔迹者
甚是 难得,仅择其相近者 ,令其习成一家,再为缮写,因此迟误,一年之间恐不能竣工。”当时正流行软字精刻风尚,曹寅于 康熙四十四年七月专门召集文人训练名手缮写和 雕刻《全唐诗》,《全唐诗》字体借鉴欧体、赵体风格,秀丽、俊逸且900卷前后字体几近一致,因为字体风格独特、印刷精美、校勘谨严,也 为其成为清代雕版史上的 典范之作奠定基础。曹寅何时何因去世
为了
更好地 昭示自己的 文治武功,玄烨又 于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命江宁织造曹寅、苏州织造李煦、杭州织造孙文成等 ,于 扬州开刻《佩文韵府》。之所 以把刊刻地 定在 扬州,恐与 曹寅曾在 扬州校刻《全唐诗》,所 刻书令康熙十分满意有 关。曹寅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月初三日(5月7日)奏折称:“《佩文韵府》已于
三月十七日(4月22日)开工刊刻。”此则奏折十分清楚地 表明了 《佩文韵府》在 扬州开刻的 准确日期。至于
刊竣的 日期,我 们可以从档案书籍中找到答案。据《清宫扬州御档选编》载,李煦在 “奏为御颁佩文韵府在 扬州刊刻公竣装箱进呈等 请旨事”一折中称:“窃臣与 曹寅、孙文成奉旨在 扬州刊刻御颁《佩文韵府》一书,今已工竣。谨将连四纸刷订十部,将乐纸刷订十部,共装二十箱,恭进呈样。再连四纸应刷钉若干部,将乐纸应刷钉若干部。”此奏折还说明《佩文韵府》的
雕印任务是 曹、李、孙三人共同奉旨承办的 ,书局的 初期刊刻工作由曹寅主持,但 不久曹寅病故。李煦于 康熙五十一年(1712)七月十八日(8月19日)奏曰:“江宁织造曹寅于 六月十六日(7月19日)自江宁来扬州书局料理刻工,于 七月初一日感受风寒,卧病数日,转而成癯,虽服药调理,日渐虚弱。”七月二十三日又上奏:“曹寅七月初一日(8月2日)感受风寒,辗转成癯,竞成不起之症,于 七月二十三日(8月24日)辰时身故。”曹寅未能主持工作至《佩文韵府》完工,曹寅卒后,李煦主持刊刻工作,直至竣工。
实际上,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九月初十日全书已刻完,康熙在
看完样本后,朱批道:“此书刻得好的 极处。”至此,《佩文韵府》的 刊刻工作全部结束。《佩文韵府》自康熙四十三年(1704)十二月在
京开编,康熙五十一年三月在扬开刻,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九月刊竣,前后历时近十年。《全唐文》为何称“扬州官本”
扬州诗局刊刻《全唐诗》80年后,嘉庆皇帝也
用其曾祖的 办法,命两淮巡盐御史阿克当阿,在 扬州刊刻《全唐文》等内府古籍。与
《全唐诗》相比,《全唐文》投入了 更多的 编撰力量。先后参与编撰者 近百人,其中既有 词章名家法式善、周之琦、秦恩复等 ,又 有 渊博学者 阮元、徐松、胡承珙等 。该书编成后,即颁发扬州,由督理两淮盐政阿克当阿等 负责校刻,嘉庆二十四年(1819)刻成,此即后人所 称的 “扬州官本”。翻阅《清宫扬州御档选编》,收录有
关《全唐文》的 奏折计三则,其中《奏为校刊钦定全唐文告成奉旨赏还顶戴谢恩事》一折,除了让我们知道嘉庆帝对刊成的 《全唐文》非常满意之外,还得知另一件事:阿克当阿和 苏楞额二官员因刊刻《全唐文》有 功,嘉庆帝赏还了 两人的 顶戴,官复原职。相关论著
书名
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秘
基本信息
责任者: (美)史景迁著;陈引驰等译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05
ISBN: 7-80661-480-X
页数: 352页
分类号: K827
主题关键词: 综合康熙帝(1654~1722)-生平事迹;曹寅(1658~1712)-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