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唐朝大诗人)
陈子昂(659年——700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文明初(684年)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曾两度从军边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
力。其中最 有 代表性的 有《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和 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 。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陈子昂集校注》。圣历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最
终冤死狱中。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
陈子昂幼而聪颖,少而任侠,年十七、八,尚不知书。后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
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怀经纬之才的【趣探网】 尤善属文,雅有 相如 、子云之风骨”,为他 后来革新文学奠定了 坚实的 基础。
陈子昂,出三峡,北上长安,进入当时的最 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并参加了 第二年科举考试。落第后还乡。回故里金华山研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永淳元年(682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应试,仍不为人知。
步入仕途
文明元年(684)进士及第。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
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 上书反对,主张与 民休息。他 的 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 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征讨契丹。
受谗被诬
圣历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
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年仅四十一岁。个人作品
《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登泽州城北楼宴》《登幽州台歌》《观荆玉篇》《喜马参军相遇醉歌》《度荆门望楚》《晚次乐乡县》《送魏大从军》等
诗歌特色
陈子昂在
著名的 《修竹篇序》里,曾经提出了 诗歌革新的 正面主张: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 而文献有 可征者 。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 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 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 ,相视而笑。……在 唐诗发展史上,陈子昂这篇短文好像一篇宣言,标志着 唐代诗风的 革新和 转变。我 们知道,刘勰、锺嵘反对南朝形式主义诗风,曾经标举过 “比兴”、“风骨”的 传统。王勃反对龙朔前后的 宫廷诗风,也 指责他 们是 “骨气都尽,刚健不闻”。陈子昂继承了 他 们的 主张,一针见血地 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 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 “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 “风雅兴寄”和 “汉魏风骨”的 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 先驱榜样,在
倡导复古的 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 真正革新。态度很坚决,旗帜很鲜明,号召很有 力量。“兴寄”和 “风骨”都是 关系着 诗歌生命的 首要问题。“兴寄”的 实质是 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 传统,要求诗歌有 鲜明的 政治倾向 。“风骨”的 实质是 要求诗歌有 高尚充沛的 思想感情,有 刚健充实的 现实内容。从当时情况来说,只有 实现内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诗歌负起时代的 使命。同时,我 们还应该看到,由于 “初唐四杰”等 诗人的 积极努力,新风格的 唐诗已经出现,沿袭齐梁的 宫廷诗风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 不满,诗歌革新的时机更加成熟了 。陈子昂的革新主张在 这个时候提出,不仅有 理论的 意义,而且 富有 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 陈腐的 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 萌芽成长的 新诗人、新诗风开辟道路。《晚次乐乡县》是
陈子昂由故乡东行入京,在 襄州乐乡县留宿时所 写的 一首抒发羁旅之情的 五律。顾璘曰:“无句法,无字法,天然 之妙”。陈子昂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 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的 统治,在 理论和 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 鲜明的 创造革新精神。陈子昂的 思想是 很复杂的 ,他 既好纵横任侠,又 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 精神,仍然 是 他 思想的 主导方面。从他 的 许多政论奏疏中,我 们可以看到他 洞察国家安危的 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例如 在 《上蜀川安危事》的 奏疏中,他曾经对诸羌的 进犯感到忧虑,对蜀川人民“失业”、“逃亡”深表同情,对“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的 罪恶加以愤慨的 指责。《资治通鉴》引用他 的 奏疏、政论有 四、五处之多。王夫 之《读通鉴论》认为陈子昂“非但 文士之选”,而且 是 “大臣”之材,这是 完全正确的 。他 的 政治热情是 他 从事诗歌革新的 动力。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鲜明有
力地 体现了 他 的 革新主张,《感遇诗》三十八首,正是 表现这种革新精神的 主要作品,这些诗歌并不是 同时之作,有 的 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有 的 感怀身世、抒发理想。内容广阔丰富,思想也 矛盾复杂。首先值得注意的 是 那些现实性很强的 边塞诗,例如 :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 台。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籍籍天骄子,猖狂已复来。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这是他 从征塞北时的 作品,诗中对将帅无能,使边民不断遭受胡人侵害的 现实,深表愤慨。在 从征幽州时所 写的 “朔风吹海树”一篇中,又 对边塞将士的 爱国热情遭到压抑表示深刻的 同情,《丁亥岁云暮》一篇更明白地 揭发了 武后开蜀山取道袭击吐蕃的 穷兵黩武的 举动。陈子昂的
诗突破了 泛拟古题的 边塞诗传统风气,他 对武后内政方面的 弊端也 有 所 讽刺。在 “圣人不利己”一诗里,他 指责了 武后雕制佛像、建造佛寺,浪费人力物力的 佞佛行为。在 “贵人难得意”一诗里,他 更勇敢地讽刺了 武后对待臣下时而信任、时而杀戮的 作风。从这些现实性很强的 诗篇中,我 们清晰地 看到他 的 政治抱负和他 的 诗歌革新主张有 着 密切的 内在 联系。他 的 那些感怀身世的 诗,也 写得很动人: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里,美好理想无法实现的 深沉的 苦闷,借楚辞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 意境,宛转蕴藉地表现出来。但 是 ,他 这种苦闷,在 不同的 时间境遇之下,又 转为愤激慷慨之音。如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到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 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感遇诗》里也
有 一些叹息人生祸福无常,赞美隐逸求仙,发挥佛老玄理的 作品,例如 “市人矜巧智”、“玄天幽且 默”等 篇,都有 浓厚的 佛老消极思想。《登幽州台歌》和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 是 他 杰出的 代表作。这几首诗是 他 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的 时候写的 。卢藏用《陈氏别传》说: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 近侍,又 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 日又 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 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 之悠悠,独怆然 而涕下!”时人莫不知也 。他 在《蓟丘览古》中,曾经歌颂了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 燕昭王、燕太子,感激知遇、乘时立功的 乐毅、郭隗等 历史人物。俯仰今古,瞻望未来,他 更深刻地 体验到生不逢时、理想无法实现的 痛苦和 悲哀,也 更深刻地 体会了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在 困扼境遇中激愤不平的 崇高感情。也 正是 这种不可遏止的 理想和 jq,使他唱出了 这首浪漫主义的 《登幽州台歌》。尽管由于
历史条件的 限制,他 的 苦闷无法解决,使这首诗的 情调显得相当孤独。但 是 ,也 正是 这首诗,在 当时和 后代得到无数读者 的 深刻同情,卢藏用说这首诗“时人莫不知也”,就是 有 力的 证明。这不愧是 齐梁以来两百多年中没有 听到过 的 洪钟巨响。陈子昂的
律诗比较少,但 是 象《度荆门望楚》,也 是 初唐律诗中的 佳作: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诗人用气势流畅的 笔调,写出了 他 初次离蜀途中所 见的 巴楚壮丽山川。风格和 其他 诗人是 有 所 不同的。陈子昂仰慕“建安作者”和
“正始之音”,他 的诗受建安、正始诗人影响较深。唐皎然 《诗式》说:“子昂《感遇》,其源出于 阮公《咏怀》。”象“兰若生春夏”、“贵人难得意”等 比兴托讽的 诗篇,以及那些感慨人生祸福无常的 诗,的 确和 阮籍相似。此外如《燕昭王》乃至《登幽州台歌》等 ,和 阮诗“驾言发魏都”、“独坐空堂上”等 诗也有 意境相通之处。而“丁亥岁云暮”、“本为贵公子”、“朔风吹海树”、“苍苍丁零塞”等 边塞诗,则和 建安诗中“梗概而多气”的 写时事之作比较接近。他的诗中,现实主义和 浪漫主义同时存在 。那些现实主义的 作品,有 的 叙事慷慨沉痛,有 的 还兼有 政论锋芒。那些偏于 抒发理想之作,有 的 寄兴幽婉,有 的 又 jq奔放,这又 是 浪漫主义的 不同表现。总的 来说,他 的 诗风格并不完全统一。当然
,陈子昂的 诗在 艺术上也 存在 一些缺点。他 对汉魏南北朝的 乐府民歌学习得不够。对七言诗这种新形式也 不重视,集中竟没有 一首七言诗(注:只蜀刻本《陈子昂先生全集》有 《杨柳枝》七绝一首,真伪难定。)。《感遇诗》中甚至还有 一些作品受玄言诗影响,读起来有 些枯燥乏味。但是 ,他 的 全部诗作绝没有 一点齐梁浮艳的 气息,这是 更难能可贵的 。总之,他 是 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 理论和 实践上都有 重大功绩的 诗人,杜甫称赞他 :“有 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 日月悬。……千古立忠义,《感遇》有 遗篇。”韩愈称赞他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 在 唐诗发展上的 功绩有 高度的 肯定,也 反映了 唐代诗人的 公论,至于 他 的 《感遇诗》直接启发了 张九龄《感遇》和 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 以复古为革新的 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 历史任务,更是 众所 周知的 事实。陈子昂在
散文革新上也 是 有 功绩的。他 文集中虽然 也 还有 一些骈文,但 那些对策、奏疏,都用的 是 比较朴实畅达的 古代散文,这在唐代,也 是 开风气之先。所 以唐代古文家梁肃、韩愈都对他 这方面的 努力有 较高的 评价。作品赏析
原文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赏析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是陈子昂在极度悲愤的情态下写成的。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族李尽忠、孙万荣叛乱,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参谋军事。武攸宜轻出兵,致使前军陷没。陈子昂热情进谏,并自荐分麾下万人为前驱,但
武氏以书生轻之,不纳。数日后,陈子昂再谏,激怒了 武氏,将其贬为军曹。此时的
陈子昂,满怀悲愤,“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 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 之悠悠,独怆然 而涕下。”在
这组诗中,诗人慷慨怀古,把个人怀才不遇的 感慨展放于 宏阔的 历史背景中,风格深沉悲壮,一扫齐梁以来绮靡病态的 诗风。不仅如此,这首诗唱出了历代志士仁人壮志难酬的 忧愤,知遇难逢的 孤独,时不我 待的 焦灼,悲怆中激荡着 豪情,质朴中蕴含着 深思,成为一首震振人心的 千古绝唱。轶事典故
伯玉毁琴
陈子昂第二次落第,适一人卖胡琴,索价百万,豪贵围观,莫敢问津,陈子昂挤进人群,出千缗(古代一种计量单位)买之。并于
次日在 长安宣阳里宴会豪贵,捧琴感叹:“蜀人陈子昂,有 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话完即碎琴遍发诗文给与 会者 。其时京兆司功王适读后,惊叹曰:“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一时帝京斐然 瞩目。狱中卜命
卢藏用《陈子昂别传》云:“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
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慌惧,使家人纳钱20万,而简意未塞,数舆曳就吏。子昂素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自度气力恐不能全,因命蓍自筮,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佑,吾殆死矣!"于 是 遂绝,年四十二。人物争议
对陈子昂的生卒年,在二十世纪有六种颇具代表性观点。
一、生于
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卒于武后圣历元年(698年)。郑振铎《文学大纲》、赵景深《中国文学小史》、郑宾于 《中国文学流变史》、陈子展的 《唐宋文学史》、谭丕谟《中国文学史纲》、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周祖撰《隋唐五代文学史》等 持此说。[1]二、生于
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卒于 武后长安二年(702年)。谭正璧编纂的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1935年罗庸在 《国学季刊》第五卷第二号上发表的 《陈子昂年谱》持此观点。此说问世以后,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均有 学者 响应。1961年3月8日的 《文汇报》发表的 刘大杰的《论陈子昂的 文学精神──纪念陈子昂诞生一千三百周年》显然 是从罗说。此后出版的 游国恩等 主编的 《中国文学史》、社科院文学所 编著的 《中国文学史》、马茂元《读两〈唐书·文艺(苑)传》“陈子昂传”条、朱东润主编的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社科院文学所 编的 《唐诗选》、郭绍虞主编的 《中国历代文论选》等 均从此说。三、生于
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卒于 圣历初,年四十余。1930年10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梁廷灿编著的 《历代名人生卒年表》持此说。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 姜亮夫 编撰的 《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所 定生年与 梁廷灿同,岁数则以四十整计之,卒年是 武后天册万岁元年(695年)。四、生于
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卒于 武后久视元年(700年)。彭庆生于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发表了 《陈子昂生卒年考》定此说。此后一年,吴明贤发表了 《陈子昂生卒年辨》赞同此说。五、生于
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卒于 武后圣历二年(699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韩理洲《陈子昂生卒年考辨》一文,持此观点。六、生于
高宗显庆四年(658年),卒于 武后久视元年(700年)。1986年,九嵏人《关于 陈子昂的 生卒年》一文,持此观点。后世纪念
读书台
陈子昂读书台位于
射洪县城北23公里处的 金华山上,是 初唐诗人陈子昂青年时代读书的 地 方,原名读书堂,或称陈公学堂。发展历史:
①旧址在
金华山古观之后,今祖师殿一带。唐大历年间,东川节度使鲜于 叔明曾为陈子昂立旌德碑于读书堂前。②中唐后政局混乱,战争频仍,学堂因之衰废。
③宋嘉裕年间,邑令庞子明在其遗址建拾遗亭。
④明初,拾遗亭已毁,廉承务逍于旧基建屋塑像,并立明远亭于其侧,成化时,县令郭镗立感遇亭。
⑤清初,上述建筑全坍坏。
⑥康熙五十一年,知县唐麟翔于学堂旧址建方厅一大间,置匾额为古读书台。
⑦道光八至十一年,邑令钱秉德,汪澍移读书台于岭后梧岗山。
⑧光绪六年(1880),知县文芳等
捐资劝募,拆去短垣,芟除荆莽,于 亭前新建厅三间,翼以回廊曲槛,外置甬道门阁;亭右立精舍三间,亭后辟地 增葺大厅三间,额拟留云山馆,游廊环绕,外蔽缭垣;最 后砌台竖荷叶亭一大间,额拟涵波临江,建船房三间,小榭一间,已初具规模。此后基本保持原状,略有 增修。文革期间被毁。
⑨2006年05月25日,陈子昂读书台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墓葬
陈子昂墓在
今四川省射洪县龙宝乡龙宝山东麓,龙宝山唐时名独龙山。陈子昂墓面对梓水,右傍涪江,四周青山蔚起,层峦叠翠,平川广陆,流水映带。唐东川节度使鲜于 叔明曾为之立旌德之碑于 墓前,后因字迹磨灭,宋开宝年间郭延谓重建此碑。明成化时,郭堂及扬澄曾先后立诗碑于 墓前。清嘉庆时,墓侧有 祠,康熙四十八年知县李瑞建,旁有 古柏五十八株,犹蔚然 翠。文革中,墓被毁。1999年恢复维修陵园,现址为后来砌石恢复土冢原貌。
诗社
陈子昂诗社,简称子昂诗社,是
唐代诗歌改革旗手、“一代文宗”陈子昂故乡射洪县的 一个民间诗歌团体,成立于 1988年3月27日。子昂诗社宗旨:弘扬陈子昂文学精神、创作时代诗歌精品。定期发行刊物《子昂诗报》。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在初唐到盛唐诗风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陈子昂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时人和后人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横制颓波,天下翕然
质文一变。”金元好问《论诗绝句》:“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初授拾遗》:“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后村诗话》:“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
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 黄初、建安矣。”《补阙李君前集序》:“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
的
确,陈子昂进一步发展了 “初唐四杰”所 追求的 充实,刚健的 诗风,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 习气,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产生了 深远影响。历代评价
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称:“文有
二道:辞令褒贬,本乎 著述者 也 ;导扬讽喻,本乎 比兴者 也 。……一唐兴以来,称是 选而不怍者,梓潼陈拾遗。”欧阳修等《新唐书·陈子昂传》:“唐兴,文章承徐庾之风,天下尚祖,子昂始变雅正。”
刘克庄《后村诗话》:“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
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 黄初、建安矣。”方回《瀛奎律髓》: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不但《感遇诗》三十八首为古体之祖,其律诗亦近体之祖也。
周履靖《骚坛秘语》:陈子昂初变齐梁之弊,以理胜情,以气胜辞。祖《十九首》、郭景纯、陶渊明,故立意玄远而造语精圆。
鲍桂星《唐诗品》:唐初律体声华并隆,音节兼美,属梁、陈之艳藻,铲末路之靡薄,可谓盛矣,而古诗之流,尚阻蹊径。拾遗洗濯浮华,斫新雕朴,《感遇》诸作,挺然
自树,虽颇峭径,而兴寄远矣。自馀七言诸体乃非所 长,《春台》之作纯有 楚声,此意寥寥,几乎 尺有 所 短,竟使沈、宋扬波,宗称百代,慷慨瑰奇之气,尚诡于 风人之度耶?李攀龙《唐诗选序》: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
王世贞《艺苑卮言》:“陈正字淘洗六朝铅华都尽,寄托大阮,微加断裁,而天韵不及。律体诗时时入古,亦是
矫枉之过 。”胡应麟《诗薮·内编》: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
、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 也 ;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孟云卿,本子昂之古雅,而加以气骨者 也 。锺惺、谭元春《唐诗归》:唐至陈子昂,治觉诗中有
一世界。无论一洗偏安之陋,并开创草昧之意亦无之矣。以至沈、宋、燕公、曲江诸家,所 至不同,皆有 一片广大清明气象,真正风雅。胡震亨《唐音癸签》:唐人推重子昂,自卢黄门后,不一而足。如
杜子美则云:“有 才继骚雅”、“名与 日月悬,韩退之则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独颜真卿有 异论,僧皎然 采而著之《诗式》。近代李于 麟,加贬尤剧,余谓诸贤轩轾,各有 深意,子昂自以复古反正,于 有 唐一代诗,功为大耳。正如 夥涉为王,殿屋非必沉沉,但大泽一呼,为群雄驱先,自不得不取冠汉史,王弇州云:“陈正字淘洗六朝铅华都尽,托寄大阮,微加断裁,第天韵不及。”胡元瑞云:“子昂削浮靡而振古雅,虽不能远追魏晋,然在 唐初,自是 杰出。”斯两言良为折衷矣。陈振孙:“其诗文在唐初趸首起八代之衰者。"
姚铉:“有唐三百年,用文治天下,陈子昂起于庸蜀,始振风雅。”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唐初文章,不脱陈、隋旧习,子昂始奋发自为,追古作者
。韩愈诗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柳宗元亦谓:‘张说工著述,张九龄善比兴,兼备者 子昂而已。’马端临《文献通考》乃谓子昂:‘惟诗语高妙,其他 文则不脱偶俪卑弱之体。’韩、柳之论不专称其诗,皆所 未喻。今观其集,惟诸表、序犹沿俳俪之习,若论事书疏之类,实疏朴近古,韩、柳之论未为非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