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叔导读: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世人皆知郭子仪为汾阳郡王,却不知子仪公家族还有一位铁血郡王,那就是子仪公之侄郭昕,唐德宗时爵封武威郡王,官拜安西大都护兼安西四镇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左仆射(正宰相)。
郭昕,郭子仪的侄子。郭昕之父郭幼明,是郭子仪的
同母弟。唐肃宗末年至唐代宗永泰年间,吐蕃不断侵入大唐西部边疆,郭昕奉命巡抚河西、安西等地。安西都护府是【趣探网】
一个充满了 骄傲与荣光的名词,作为唐帝国西垂的 国之利刃,巅峰时期的 安西都护府在 长驻兵力只有 两万多人得情况下,便能威慑西域四百余国,且一直保持进攻态势,还多次跨过葱岭远征,与 阿拉伯帝国等 决战中亚,彼时的中华武功之盛,可谓亘古未有 。当郭昕来到安西从军时,他还是
一位满怀热望的毛头青年,盼着 在大唐最精锐的安西军里开疆拓土。 不想晴天霹雳,安史之乱骤起,国难肆虐中原,一批批的 安西精兵,也不得不调转东向,奔赴国难。接到命令后,最先有三支军队驰援唐肃宗:安西行军司马李栖筠的7000精兵;骠骑大将军李嗣业的5000精兵;左右金吾卫将军马磷的3000精兵,共计15000名的西域将士参与 平叛!郭昕,却奉命留下坚守,成了万余安西留守部队的一员!
西北驻军的
内调对唐朝而言,则是 一把双刃剑。西北驻军的回调,为安史之乱的 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也使唐朝在 西北的 防御力大为削弱。吐蕃对河西走廊本觊觎许久,只是 无奈唐朝长期屯驻重兵防守河西走廊,才无法得手。此时唐朝将河西走廊与驻防西域的守军调回平叛,对吐蕃而言简直天赐良机,于是吐蕃趁机出兵,攻下河西走廊。可令人没有想到的
是,唐朝在丢掉了沟通本土与 西域的 河西走廊后,却依然 控制着 更为遥远的 西域。只是此时的 西域,在 吐蕃的 步步蚕食下,只剩安西四镇与北庭两地,更因河西走廊的 沦陷,早已和 李唐中央失去了 联系,成为了 一块名副其实的 “飞地”。但万没想到,这支队伍孤军奋战的命运,就此拉开序幕。
趁着
大唐陷入叛乱泥潭的 当口,宿敌吐蕃恶狠狠扑来,连接安西与 中原交通的 河西走廊就这样丢了,然 后就是安西四镇,从此遭到吐蕃一批批绝对优势兵力,潮水一般的 围困。大唐王朝呢?自身都风雨飘摇,还能做什么?公元781年,长期与
唐王朝失去联系的 郭昕终于打听到了消息,根据消息,他 知道唐王朝依旧存在。于是,郭昕派出自己最为信得过 的士兵,让他们带着 自己的 口信前往唐王朝,告诉皇帝:“他们这些人还存在,并没有战死和 投降。”据记载,郭昕曾这样对前去的士兵交待:“兄弟们,你们这次的任务非常重要,此行的目的就是告诉朝廷和那些官员们,我
们所 有 的将士们还活着 ,都在龟兹这里,没有 战死和 退缩,更没有投降。河西一直被我们守着 ,整个安西也 在我们手上,没有 丢失。”唐宪宗元和三年,即公元808年暴雪漫天的冬天,是大唐王朝西域戍边史上,最为悲壮的时刻!
安西都护府最后一支残兵,孤守在
龟兹的军堡上,早已在 吐蕃的 围困下弹尽粮绝。白发苍苍的郭昕将军,慨然 拔剑高呼,震天的 喊杀声里,面黄肌瘦的 唐兵们手持兵器,与登上城头的 吐蕃军进行了最后的 浴血肉搏,全数壮烈殉难,无一人投降!郭昕战死沙场,为国捐躯,一代郡王陨落大漠!
将军埋骨地,千载气犹雄。
大漠山苍莽,长天夜暝濛。残碑虫伏草,故冢鹤惊风。毅魄归来日,秋飞万丈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