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民间也把清明节称为寒食节、踏青节等等。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所以古人们常在清明踏青,并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活动。
一、祭祖扫墓
清明节是【趣探网】 我 国的 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是 祭祖和 扫墓的 日子。扫墓俗称上坟,在 汉族和 一些少数民族地 区,人们按照当地 的 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 物品来到墓地 ,将供品摆放在 墓地 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然 后再在 墓前磕头祭拜,就可以收拾供品打道回府了。
二、折柳赠别
杨柳是 春天的 标志,在 春风中摇曳的 杨柳,总能给人一种欣欣向 荣、朝气蓬勃的 感觉。自汉朝以来,人们就逐渐形成了 折柳赠别的 习俗,借此互祝平安,因“柳”与“留”谐音,所 以也 取恋恋不舍、尽情挽留之意。 同时希望离别的 亲友,到了 他乡也 如 离枝的 柳条,能够很快地 生根发芽,随处存活,这些都寄托着 对亲友的 美好祝福之情。
三、荡秋千
清明节荡秋千的 习俗由来已久,历史相对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后来为了 避免某些方面的 忌讳,才改为秋千。最早的 秋千一般都是 以树枝为架,然 后再拴上彩带。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做成的 秋千。 荡秋千的习俗传承至今,深受人们喜爱,不仅能锻炼身体,也 可以借此锻炼自己的 勇气。
四、拔河
拔河的 运动起源于 春秋后期,开始是在 军队中盛行,当时叫“牵钩”、“钩强”,后来流传到民间,到唐朝时期开始称为“拔河”。 拔河就是 人数相等 的双方对拉一根比较粗的 绳子,将对方拉出河界,就算获胜。唐玄宗时期曾经在 清明节时期举行大型的 拔河比赛,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清明节的 民间习俗了 。
五、蹴鞠
蹴鞠是 世界上最早的 足球活动,起源于 战国时代,蹴鞠就是 指一种古老的 皮球,球面是用皮革做成,里面用羽毛填充。蹴鞠运动是 古代清明节时期人们非常喜爱的 一种游戏,到了汉代,蹴鞠就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 运动。到了 唐宋,蹴鞠的技术有 了 很大的 提高,也 成为一种大型活动,在宫廷内,经常有 数百人参加。《水浒传》里的 高俅,就是 一位蹴鞠高手,正因为他 球技高超,才深得宋徽宗赏识,一路平步青云。
六、踏青
踏青也 称作春游,古时也 叫探春、寻春等 等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 ,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人间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 景象,正是 郊游踏青的 大好时光。 踏青的 习俗由来已久,早在 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宋代,踏青之风最为盛行,一直相传至今。
七、吃鸡蛋
清明节吃鸡蛋的 习俗,也 有 几千年的 历史了 ,古人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 煮熟后涂上各种颜色,称为“五彩蛋”,他们把这些五彩蛋投到河水里,顺水冲下,等 在 下游的 人们就争先抢捞,认为吃了 以后,就可以孕育生子。
后来人们在 清明节时期吃鸡蛋,象征一家团圆,也 有 民间传说清明节吃了 鸡蛋,一整年身体都会好,就如 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都是 一种节日食品。
八、吃发糕
清明时节人们喜欢蒸发糕吃,发糕由黏米碾成米浆蒸熟做成,发糕重要的 不少好吃不好吃,而是 看蒸得够不够“发”、够不够“高”,用来寄托“发财”、“高升”的 美好愿望。
九、吃青团
青团是 江南一带的 小吃,是 清明节最有 节日特色的 食品。 它是将一种清明节前后才有 的 艾草,打出汁拌进糯米粉里,然 后做成团子,因为做出的 团子呈碧绿色,所 以取名青团。
十、儿女亲家互送麻糍
在 浙江部分地 区,至今还保留着 儿女亲家互送麻糍的 习俗。在 古代,男女联姻后,往往还有 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正式嫁娶,也 是 为了 便于 双方互相考察,毕竟结婚是人生的 大事。儿女亲家互送麻糍,就是 在嫁娶前的 一种礼仪,男方一般在 清明节前给女方送去麻糍,意思就是下一个清明节前就要来迎娶新媳妇过 门了 。等 女儿出嫁后,女方家的 父母,又 要在 清明节前给男方家送去麻糍,意思是 祝福小两口日子过 得糯滋滋、甜丝丝,幸福美满。
以上这十种清明节习俗,你知道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