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相传在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大战好几回合后,终於取得天下。
他光荣返回故乡的时候,想要到父母亲的坟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墓碑东倒西歪,有的断落,有的破裂,而无法辨认碑上的文字。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
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一张纸,用手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趣探网】 刘邦高兴得不得了 ,马上请人重新整修父母亲的 墓,而且 从此以后,每年的 清明节一定到父母的 坟上祭拜。
手上,然 后向上苍祷告说:「爹娘在 天有 灵,现在风刮得这麼大,我 将把这些小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爹娘的坟墓。」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麼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 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 名字刻在 上面。后来民间的
百姓,也 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 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 有人祭扫的 。篇二:
古密州清明节时,人们都喜欢用新发的柳枝编顶帽子戴在头上,而且
在 柳枝帽子上还要缠上二十八根红丝线,嫩绿的柳叶衬着 红红的丝线,煞是 好看,据说这一习俗是 为了 纪念一位姓柳的贤惠女子。清明戴密州城东有条墨河,河两岸柳树成荫。河岸边的柳家庄有个柳兰姑娘。柳姑娘心灵手巧,识文断字,女红做得尤其好,在十里八乡很有名,被人称为巧柳姑娘。柳兰到谈婚论嫁的
年纪后,许多做媒的 登门求亲。后来柳姑娘嫁给了本村的 一周姓后生,为人忠厚老实。后生与老爹相依为命,除了几亩薄地 ,平时就靠做些短工维持生计。自从柳兰嫁入周家后,勤俭持家,孝敬公爹,一家人平安和睦,其乐融融。这年国家战事不断,兵源短缺。在
一次外出后,后生被强征到军队服役,一走便没了音信,只留下柳兰和公爹一起生活。少了丈夫的 柳兰在家恪守妇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来不惹是生非。村里一泼皮无赖觊觎柳兰的
美色,没事常到周老汉家转悠。几次纠缠都被柳兰严词拒绝,无赖不禁恼羞成怒,于 是四下散播谣言,说柳兰趁丈夫 不在家与 人有染。刚开始人们都不相信,但泼皮说的有鼻子有 眼,时间一长,人们看柳兰的 目光就有 些变了 。这年年后,周老汉得了
一场重病,柳兰寻医问药,细心照料,慢慢好转。公爹大病初愈,身子比较虚弱,柳兰就请邻居帮忙,把家里养了多年的 一只大公鸡杀了 ,炖了 汤给公爹补身子。没想到柳兰第二天从田里回来发现公爹竟一命呜呼。周家族人见死了人,就告了 官。州官孔大人听人来报,忙乘坐小轿,带了
仵作和捕快来到柳家庄。经过现场勘验,周老汉系中毒而死,但 所 中何毒却弄不明白。周老汉平时为人和 善,与 人无争,谁会下毒呢?孔大人询问了几个在 场的 人,都支支吾吾地不肯说。 那泼皮无赖见状站出来说,定是那柳兰见丈夫 迟迟不归,耐不住寂寞,与 别人勾搭成奸,被公爹撞见后杀人灭口。孔大人听了,加上众人的议论觉得有 道理,遂把柳兰带到县衙审问。公堂之上,柳兰连呼冤枉,矢口否认与人私通。一番大刑下来,柳兰实在熬不过,只得胡乱招认与
一外乡人有 奸情,孔大人命人查找那外地 人,自然 找不到。 孔大人只得把公文上报府衙。不几天回文批示:妇害公爹,有违天伦,为警世人,杀一儆百,斩立决。孔大人接到回文,不待秋后,就把柳兰的 断头之日定在 清明节。清明节这天,刑场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来看名扬一时的巧柳是
个什么样子。 时辰一到,三声追魂炮响,柳兰姑娘自知时辰已到,抬起头,泪眼婆娑地向众人道:“众位乡邻,事已至此,我柳兰死不足惜,可是 我问天问地,自问没做过有违人伦之事,今日清明,我就以死来证明我的清白吧。”然 后转过 头对孔大人说:“大人,民妇年已二十有八,死了 也不算夭寿。我的 冤屈自不必说,只希望大人以后为官清正廉明,也 不枉我 屈死一回。”监斩完毕,孔大人回到衙门,正好有位好友来拜访。二人酒足饭饱,弈棋为乐。一番厮杀,孔大人渐渐落了下风,他冥思苦想了
半晌想了一妙招。一子落下,好友连呼:“好棋,好棋,孔大人这棋真是 毒啊,不亚于十年的 鸡头。 ”孔大人心里一动,忙问十年的鸡头如何讲。 好友微微一笑,说:“兄台有 所 不知,十年的鸡头赛砒霜啊,而且 鸡头毒无色无臭,杀人于无形。”孔大人一下记起审问柳兰时,她曾不止一次提到,周老汉喝的 鸡汤就是用养了 十几年的 一只鸡炖的 !当下他 把柳兰的 案子细细一想,登时一跤跌倒,惊呼道:“我 错杀柳氏了 。”孔大人后悔莫及,清明节当天就写好上报文书请求自罚俸禄,并传下布告,清明三日全城人皆用柳枝编帽子戴在
头上,又在柳枝上缠上二十八根红丝线,谓之“戴柳”,以纪念屈死的柳兰,同时也 警示为官者不要偏听偏信,妄自尊大。篇三: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
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 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 他 一道出奔的 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 人,一直追随着 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 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 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 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
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 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 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
老母躲进了 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 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 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 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 介子推的 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 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
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 大柳树下。为了 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
双木屐,每天望着 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 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
敬重地 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 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
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 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
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 死的 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 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 门上,召唤他的 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 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 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 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 房前屋后,以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