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东芝20日正式退市,东芝的衰落是日本制造业衰落的一个缩影,下面是趣探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日本东芝公司(以下简称“东芝”)是一家拥有近150年历史的老牌制造业企业,在家电、电气、半导体、能源、基建等领域都有巨大影响力。然而,由于长期的财务危机和管理混乱,东芝不得不出售多项核心业务,最终在2023年12月宣布退市,结束其74年的上市历史。东芝的衰落是日本制造业衰落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全球产业竞争的变化。退市后的东芝能否浴火重生,还有待观察。【趣探网】
东芝的辉煌
东芝的
前身是1875年由日本发明家田中久重创立的田中制造所,最初从事电气设备的生产。1949年,东芝在 东京证券交易所 上市,成为日本制造业的代表之一。东芝在
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打造了横跨家电、电气、半导体、能源、基建的 庞大帝国,创造了 许多日本乃至全球的第一。例如,日本的第一个灯泡、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冰箱、第一个雷达、第一台电视机、第一个微波炉、第一个电饭煲、第一个可视电话,都来自于东芝;甚至全球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也来自东芝。东芝在
各个领域都有 较强的竞争力和 市场地 位。全盛时期,东芝是全球前五的半导体制造商、全球前三的 医疗器械厂商,还是 日本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日本四大核能厂商之一。东芝的产品和技术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
巨大贡献,也 赢得了 全球消费者的 信赖和喜爱。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TOSHIBA 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这句广告词一度风靡大江南北。东芝的衰落
然而,东芝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在21世纪初,东芝就开始面临各种困境和
挑战,导致其业绩和声誉不断下滑,最终走向了退市的结局。首先,东芝受到了日本制造业整体衰落的
影响。随着中国制造的 崛起和美国制造的 回流,日本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的优势逐渐丧失,面临着 低成本和 高端创新的 双重压力。 东芝的 许多业务领域都遭到了激烈的 竞争,如家电、电视、笔记本电脑等 ,其市场份额和 利润率都大幅下降。其次,东芝在
核电业务上栽了 跟头。2006年,东芝以“天价”收购了 美国西屋电气的 核电业务,欲在核电领域大展手脚。然 而,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导致全球核电市场萎缩,东芝的核电订单几乎 断流。2017年,东芝旗下的 西屋电气因巨额亏损申请破产,给东芝造成了重大损失。再次,东芝陷入了
财务造假的丑闻。为了 掩盖业绩不佳的事实,东芝从2008年开始,长达8年的 时间里虚报了约1562亿日元的利润。2015年,东芝的 财务造假被揭露,引发了社会和 市场的 强烈反响,东芝的 股价暴跌,市值缩水一度达40%。 此后,东芝不断卷入各种财务丑闻和会计欺诈案件,信誉受到严重打击。最后,东芝被迫出售多项核心业务,规模大幅缩水。为了摆脱资不抵债的困境,东芝被迫寻找收购方,以换取资金和资源。东芝先后将医疗器械、家电、笔记本电脑、电视等
业务出售给了佳能、美的、夏普、海信等公司。 东芝还将其半导体存储器业务铠侠(Kioxia)分拆出去,并计划将其上市。 这些出售和 分拆使得东芝失去了 自身的 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也 让其股东失去了 对东芝的 信心和耐心。东芝的未来
2021年4月,私募股权公司CVC首先提出了
对东芝的 私有化要约,但被东芝拒绝。 随后,东芝开始寻找其他收购方,最终选定了由日本国内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为主的财团作为优先收购方。 该财团由20多家日本公司组成,以每股4620日元的价格收购东芝股份,总价值约为2万亿日元。 该收购已于2023年9月完成,超过一半的 股东参与了此次收购,达到了 将公司私有化的 门槛。 东芝计划最早于 2023年12月退市,结束其74年的上市历史。东芝的
退市,给提倡“工匠精神”、自居“制造立国”的 日本带来了不小冲击。 全球闻名的日本东芝创立于1875年,并于 战后的 1949年在 东京证券交易所 上市。74年来,东芝旗下品牌产品享誉全球,曾是 日本“工匠精神”的象征,制造大国的缩影,伴随着 日本渡过 了 战后经济的 复苏和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然 而,东芝的 衰落也反映了 日本制造业在全球化和 数字化的 浪潮中失去了 竞争力和创新力,无法适应市场的 变化和需求,陷入了 低增长和 低利润的 困境。东芝的 退市也 引发了 日本社会对其国家产业政策和 企业治理的 反思和 讨论,如何保护和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战略性产业,如何平衡股东利益和社会责任,如何防止财务造假和管理腐败,如何提高企业的 透明度和问责制,都是日本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