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误会了!原来广东人讲“扑街”,并非真的骂人?
“扑街”是广东和香港讲粤语地区的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语,亦是广东话中一个骂人的主要元素。
“扑街”不同场合可以是名词、动词或者形容词,主要有三个用法:
首先是
形容人真的扑倒在 地 上,第二种就是以“扑街”来指事主发生了不幸或是 不好的 事情,类似我 们经常看好莱坞电影,老外经常会冒出一句:God Damn it!最后第三,当然会用来形容其他人的人品差劣的人。下面我们一起深究一下,“扑街”的一些趣味历史。
《集韵》和《礼部韵略》都是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由丁度等人奉命编写的官方韵书。
扑(仆)街(仆,《集韵》标注的发音为“普木切”,粤语拼音:puk1 gaai1,亦作英文字母:PK)。
以“扑街”来骂人的【趣探网】
源由众说纷纭,尤其粤语地 区,会出现很多舶来词。例如“咸湿”,源出于英语hamshop,是淫秽,好色之意。那么有人猜测,“扑街”是否也是英语里面骂人“Poor Guy”的意思?
旧时香港偶尔有人会因各种原因伏在地上,横尸街头,因此骂人扑街有咀咒他人不得好死的意思。
在香港流行文化中,有扑街一词的作品,都会令人留下深刻印象,例如《赌侠1999》化骨龙的
一句“扑你 个街。”还有就是《赌侠2之上海滩赌圣》中川岛芳子大叫:“我要杀死丁力呢个扑街!”都是街知巷闻的电影对白。
现时不少人认为扑街是一个比较粗俗的
字词,难登大雅之堂。可是旧时香港各大报章其实并不介意生动一点,以此字形容不同的 情况,让我 们一起看看:在5、60年代,报章有时会以“扑街”形容人仆倒,连印度总理尼赫鲁也不例外。
工商晚报, 1952-07-30当时有不少意外新闻亦以扑街来形容伤者受伤的
情况,例如1963年大埔的一宗交通意外,便有一名孕妇扑街受伤。1961年有记者为拍摄路面情况,仆在
地上影相。(华侨日报, 1961-01-12)至于 “仆街”的原意 — 横尸街头 ,有时也 会在 社会上发生。1964年便有试过因电车过弯时太快,令乘客仆倒死亡,后来更召开死因庭研讯。
大公报, 1967-11-22“扑街”算是一个历久弥新的
广东话用字,时至今日的用法亦无重大转变,只是多了 一些如“睇人扑街最开心”的趣味新用法。不说不知道,其实古粤语里面还是很多粗口脏话的,但是
为数不多能够流传下来,大家第一想到就是扑街!此词的普及率非常高。甚至成为了不少人日常生活交谈的用词。
这一定程度上是基于近代广东的战乱历史。由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历经农民起义、三合会活动、革命党活动、北伐、抗日战争、国共内战。
普通老百姓所见到街头死亡,已经习以为常,故一段时间后,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不觉得恐怖了。
所
以老一辈的 人,多以“斩头鬼”、“打靶鬼”、“冚家铲”、“死仔包(袋)”或“扑街死”等 等 恶毒语咒骂别人,现在远离战争、只留下“仆街”。后来演变出毫不经意的咒骂语(随口噏),将那些粗口用字以谐音字代替,和恶毒骂语的关键字。
好像死、鬼和
阁家除去,演变出衰鬼、死佬(仔)、死铲、仆街等 比较中性和 个人的 广东咒骂语,大部分操粤语的人,都会不自觉地、随时说这些俗语。偶有名人于公众场合也会用来说笑。由心中暗骂,只是宣泄突然情绪罢了,多数没有恶毒心意。
所
以如果你 认识一些广东朋友,交谈之际,如果他们随便出口成章就说扑街,大家不要误会,其实他们内心并没有恶意的 ,只是 习惯罢了 !尽管扑街作为俗语的普及率非常高,又谈不上粗言秽语,但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尤其是
因应正统学术和 学校语文,仍视之为禁忌而“受管制”。而随着互联网的
发展,很多网友都流行英文字母简化字代替,比如现在 流行的 YYDS等等。于是一些替代字遂应运而生:PK:源于扑街的英文译音Puk Kai。
趴街:趴是扑完之后的一个状态,趴在街上。
曲街:是“扑街”一词在佛山一带的粤语南番顺方言变体,在香港则把其理解作“曲”为扑之谐音。
不该、铺盖、破盖:普通话发音相似。
Poor guy、book guide:英文发音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