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网络上的著名人物,拥有几千万的粉丝,前《环球时报》的总编辑,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了,但依然活跃在自媒体平台,每天还是对全球发生的大事小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说,对于胡锡进还是毁誉参半的,喜欢他的人认为他理性客观,在不紧不慢地叙述中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在面对国际事件的时候,言辞犀利,态度强硬,能够表达国家的严正立场。当然在评价国内事件的时候,他的态度就相对平缓一些,这也可以理解,他的身份比较特殊,不能够像普通的自媒体人一样激烈,毕竟会有人把他个人的观点理解成官方的态度,所以必然要谨言慎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错误导向。
胡锡进什么来头?中国第一个战地记者,曾深入前线报道波黑战争
胡锡进生于1960年,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胡锡进的母亲是一名普通的
工人,父亲是 会计出身。胡锡进兄妹五个,在 家排行老三。在大家庭中,父母的 薪资就显得捉襟见肘。因而,胡锡进想要读一本书都成了一种奢望。然而,正是 在精神食粮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胡锡进心中的 文学梦想冉冉升起。1977年恢复高考,正在上高二关口的胡锡进,不想着如何去复习功课,而是一反常规的 写起了小说。没错,胡锡进就是【趣探网】 既然 是 “怪人”,必然有过 人之处。1978年,胡锡进考上了 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这是他 人生的 第一个里程碑。由此,他拥有 两个身份:一个胸怀文学梦的大学生、一个拥有军籍的 军人。军校毕业之后,胡锡进被分配到北京军区某部担任教员,专一教授俄语。
这样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 “怪人”。20世纪八十年代末,胡锡进从部队转业。然而,胡锡进又
迷茫了,摆在他 面前的 有 两个都很不错的 选择:人民日报社、中国进出口公司。经过 一番激烈的思想挣扎,胡锡进最终选择成为了 一名记者 。说起来原因也很简单,他 认为自己的 性格中充满不安,而他 又 渴望激烈的人生。于
是,胡锡进就这样成为了 人民日报社的 国际部一员。 1993年,有从军经历的胡锡进,被选为派驻南斯拉夫 的 记者。 在驻南斯拉夫 期间,胡锡进遇到了 一个千载难逢的 机会波黑战争爆发了。军人的战争意识、文人的家国情怀、少时的 不按套路出牌,让胡锡进做了 一个大胆的 决定,深入前线报道波黑战争。 胡锡进无意之间创造了一个记录,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战地 记者。在波黑战争中,胡锡进第一次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根据他
多年后的回忆介绍,当年他 趁着 间隙忙里偷闲吃饭,顿时楼上的 机关枪就劈里啪啦地响起来了 。 胡锡进淡定的 看着 汤盘里的 汤上下直跳,原来战争离他如此之近,死亡离他 也是 如此之近。正是 在 这样的 艰苦环境下,胡锡进坚持以笔为枪,写下了关于 波黑战争的诸多独家报道。倘若说记者
的 光荣是还原真实,那么战地 记者 的 光荣,就是 还原战争。作为中国第一个战地记者,胡锡进确实是够爷们儿。这也难怪胡锡进总是能够有 振聋发聩的言论,他 经历过战争,更懂得和 平的 珍贵。所以,胡锡进的思考出发点,就与大多数“公知”不一样,心里装的是“家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