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1日,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因病逝世,尽管他生前曾走错过路,但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十年,杜聿明幡然醒悟,毅然决然地为新中国的事业东奔西走,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离世是少有的轰动两岸的消息。
中央原本打算在
举行过追悼会之后,将杜聿明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可是 妻子曹秀清却拦着 他 们,十分悲痛的 乞求道:“等等,再等一等……”看着曹秀清痛不欲生的模样,中央只好将杜聿明的葬礼一推再退,这一停就是半个多月时间。
眼看天气渐热,曹秀清知道自己似乎等不到想要的
结果了,一怒之下只好安葬了丈夫 ,临行之时,她的嘴里还碎碎地念叨着:“对不起,是我对不起你……”与此同时,杜聿明的旧交好友郑洞国公然发声,谴责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寒心!
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杜聿明的遗体会存放半个月之久?曹秀清和郑洞国又为何如此生气呢?
杜聿明被俘,成为“阶下囚”
杜聿明也算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国民党将领之一,他在抗日战争中表现也算是可圈可点
1945年10月,杜聿明在蒋介石的
指挥下带领军队开始和我方抢夺军事重地东北,身为在 抗日战争中有着赫赫声名的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 到来确实对我方造成了 不小的影响。 林彪在他之前就已经进入东北,抢占了先机,杜聿明两年征战疆场,先后拿下了辽西、铁岭、抚顺等地 ,为蒋介石立下了 不少战功,一直到1947年,他和林彪就这样形成了互不相让的 对峙局面。结果恰在
这时,杜聿明旧疾复发,只好回到大本营养病,前后不过一年时间,东北的局势就发生了 逆转,国民党在 东北战场上节节败退,形势已经是岌岌可危。情急之下,蒋介石急忙将还未痊愈的杜聿明再次调回东北战场,让他从陈诚的手中接下这个重任。
可是此时的国民党已经是无力回天。
锦州失守,从东北前往关内的通道彻底被切断,饶是杜聿明有通天之能,此时也不得不暂避锋芒,寻求再起之机。
但是我军并没有
给他 反应的 时间,战线一路推进,杜聿明难以招架,只好使用声东击西之计,带着 百万大军从营口方向撤出。从东北战场上下来之后,杜聿明被紧急调到了淮海战场继续参战。
淮海战役是国共两党之间决定性的
一战,为此国民党投入了 大量的 兵力,蒋介石更是将自己的 亲信和 骨干人员都派到了 淮海战场上,将近一半的 主力战队全部集中在 一起,准备与我党进行一次决战。蒋介石十分乐观的
估计,这次他的胜算很大,但 是杜聿明却认为如果此时贸然 出兵,按照目前的局势来说,他们这次战斗只会失败,很难成功,出发前他还在尽量规劝蒋介石,暂避锋芒,休养生息,共求大计。可是蒋介石此时已经被冲昏了头脑,坚持要将这次战役进行到底。
然
而对于蒋介石和 杜聿明来说,淮海战役进行得并不顺利,我军在淮海战场上一路高歌猛进,先后歼灭了黄百韬和黄维两个兵团,这两个兵团的覆灭大大削弱了 国民党的 实力。杜聿明手中可用的兵力越来越少,很快,我军再次组织10个纵队从三个方向向杜聿明发起了反击。
杜聿明迟迟没有
收到蒋介石撤退的指示,只好带着所 剩不多的对于负隅顽抗,前后不过两天时间,杜聿明部就被我军完全包围在陈官庄方圆不过5公里的 狭小阵地 上。杜聿明眼见大势已去,化妆成士兵的
模样,带着十几个士兵试图逃出去,结果被附近的 村民告发,惊慌失措的 杜聿明被我 军匆忙赶到的 将士所 抓获。被俘之后的
杜聿明在 面对审问时,试图通过假报身份蒙混过 关,然后再找到合适的 时机逃出去,但是他这些拙劣的伎俩很快就被我军识破了 。原来在杜聿明上厕所的时候,有人从他的背包中拿出一团卫生纸递给他。
对于当时的解放军而言,就连卫生纸都没有见过,这个普通的小兵怎么可能会用得起进口的卫生纸呢?
师政委陈茂辉联想到此前他
错漏百出的供词,认定他 的身份一定非同凡响,结果仔细调查了一番之后,就查出了他 的 真实身份。一时间,杜聿明被俘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部队,不少人也都纷纷赶来一睹杜聿明的真容。
在见过陈毅司令之后,杜聿明被解放军战士送往了
解放区进行思想改造,后来又以战犯的 身份被关在 了功德林进行改造。杜聿明原本以为自己成了
阶下囚之后,会过着暗无天日的 生活,他 坚持认为我党的 优待政策不过 是 一纸空文,用来收买他们的 。所以在功德林中,杜聿明成了思想最顽固的那一派。
前期的杜聿明依旧有
着 身为一名将军的 傲骨,他和黄维一样,不服从功德林中的管理,不听从管教,甚至偶尔叫嚣着 要他 们把自己放出去,双方再打一次试试。但无论杜聿明如何不服从管理,我党的管理人员都始终极有耐心,不和他争辩,也从来没有亏待过他。
一直到杜聿明旧疾复发,他才真正感受到了共产党对他的优待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身为一名常年征战疆场的将领,杜聿明身患多种疾病,胃溃疡、肺结核、肾结核等
病痛无时无刻不在 折磨着 他的 身心。为了缓解他的病痛,周总理特意下令请来了国内最顶尖的相关方面的医生为他
诊治,昂贵的药材令人望而却步,周总理却说治好病是最重要的 ,不能将钱省在这里。功德林的管理员每天吃的
都只是粗粮窝头,杜聿明却经常能够吃到红烧鱼、鸡蛋等食物补补身体,甚至每天都会有一杯牛奶。尤其是
在 出去看过 新中国的发展之后,杜聿明的 思想终于发生了转变,他深刻地 意识到了自己以前的错误,在 读书笔记中写下了“人非木石,孰能无感”的 感想。他逐渐意识到不是
共产党打赢了 国民党才成立了新中国,这是 民众们自己的选择,是 广大劳苦的人民群众选择了 共产党,才有了今日的 中国。1959年,经过
10年的 学习改造,杜聿明成了第一批被特赦的 战犯,甚至在 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华的时候,周总理特意邀请了 杜聿明出席这次活动。杜聿明在大陆的
生活也 终于算是步入了正轨,但他心中始终有一件事放不下,那就是自己的 妻子和孩子被蒋介石带到了 台湾,迄今杳无音讯。尽管他可以放下自己成为一名战俘的心结,却始终无法放下妻儿的安全。
曹秀清和孩子们是
在上海解放前夕被蒋介石一纸令书强行带到台湾的,蒋介石骗她说杜聿明已经战死,共产党一定不会放过杜家的孩子,身为一个弱女子,曹秀清只好带着婆婆和5个子女在台北县住了下来。但
是 他 们的 日子并不好过 ,他 们没有自己的房子,曹秀清也 没有 工作,只能从国民党那里领取少量的 生活费,这些可怜的 生活费也 只勉强够家中的生活开支。后来在杜聿明旧友的帮助下,曹秀清才进入一家工厂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饶是曹秀清的生活几乎已经到了十分拮据的地步,蒋介石也并没有过半分救济的意思。
曹秀清的
长子经过 多年寒窗苦读,以十分优秀的成绩考取了美国哈佛大学,但 是苦于没有足够的钱交学费,蒋介石又不愿意借钱,一怒之下吞下安眠药自尽了。大女儿杜致礼身在美国却自顾无暇,曹秀清只身带着剩下几个孩子,在台北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这样清苦的
日子一直到杜致礼的 丈夫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才好了 一些,毕竟蒋介石也不想因为得罪曹秀清而失去这样一个人才,甚至在 曹秀清的婆婆离世之后,蒋介石还特意下令,给予了 极高的 葬礼规格。而他所做的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为了让曹秀清劝说杨振宁到台湾来,为自己效力。
但是
经历过 丧子之痛的曹秀清对蒋介石的表现已经是 心灰意冷,她不愿意再相信蒋介石的 一面之词,满脑子想的都是 如何才能离开台湾。杜致礼和杨振宁
杨振宁的出现对于曹秀清来说确实是一个契机,她向蒋介石提出:“我
可以劝振宁到台湾,但 是 他毕竟没有 来过 台湾,信中三言两语说不明白,所 以我 想到美国见见我女儿,当面跟他们说说台湾的环境,你 要是 不信的 话可以找个人跟着 我 一起去。”眼见曹秀清一脸诚恳,蒋介石信以为真,微笑着点点头,同意了她的
请求,在临走前,曹秀清还特意请人为自己做了担保。不久之后,曹秀清就坐上了
前往美国的飞机,这一路上她心中万分忐忑,唯恐出现什么意外,好在 这一路上还算顺利,她在美国刚下飞机就见到了 前来迎接自己的 女儿和女婿。多年未见的母女二人一见面便抱头痛哭起来,这样的日子曹秀清不知道盼了多少个日夜,如今终于实现了。
曹秀清将自己在台湾的
遭遇告诉了女儿,看着 面色憔悴的 母亲,杜致礼满是心疼,这次她说什么也不愿意让母亲再回台湾了。同时,杜致礼还告诉了母亲一个好消息,她的父亲杜聿明还活着,现在正在大陆工作,等着和家人团聚。
得知这个消息的曹秀清也是喜出望外,她一直觉得蒋介石是在欺瞒自己,如今看来,她的坚持是正确的。
在
美国待了 一段时间后,曹秀清就迫不及待赶回了北京,尽管当时美国有不少人诋毁谩骂我国,但 是 曹秀清却坚持认为,杜聿明能待得住的地方,自己为什么就不能住了呢?在女儿和女婿的支持下,曹秀清终于回到了北京,见到了已经分别了十几年的丈夫。
此后数十年,曹秀清就跟随丈夫在
北京定居了下来,在这里设身处地 的生活让曹秀清意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并不是 像外界所 说的 那样“腐败落后”,恰恰相反,这里的 一切都在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唯一遗憾的
是,除了女儿杜致礼时常回来看望他 们,其他的 孩子都被困在台湾,无法回到大陆,但曹秀清从来不后悔自己的 决定。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在北京逝世,曹秀清拖着年迈的身体,极其沉痛地为丈夫料理身后事。
但是在中央准备为杜聿明举行追悼会的时候,曹秀清却拦住了他们。
她向台湾的
蒋经国和 黄埔同学会的 黄杰等 人发出两份电报,请求他 们能够给予便利,让自己的孩子回来见父亲最后一面,电报的 内容是 杜致礼亲自起草的,字字真情,对于自己的兄弟姐妹,她也同样期盼。为此,曹秀清特意推迟了半个月时间举行葬礼,中央便将杜聿明的遗体暂时放在了北京医院的冷藏中。
这半个月时间里,不少曾经的黄埔老同学和
杜聿明的 旧交纷纷向蒋经国致信,请求他 允许杜聿明的 子女们回去探望。但是蒋经国始终没有对此予以回应,只允许杜聿明的子女们在台湾自行摆设灵堂,以示悼念。
曹秀清和郑洞国一直等待了
18天,始终没有等 到台湾方面的消息,这才在5月25日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将杜聿明入殓下葬。曹秀清深感当初离开台湾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国民党确实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
杜聿明离世后的第二年,曹秀清终于在
香港见到了阔别已久的 孩子们,看着 孩子们一个个家庭圆满的样子,曹秀清终于放下了心中的 一块石头。尽管曹秀清也很想应邀和
孩子们一起前往台湾颐养天年,但 是 她还是 选择了留在北京,毕竟这里是她的家,也是 杜聿明的家,丈夫在临终前特意叮嘱她,让她以后哪里都不要去,国家会照顾她的生活。1984年,曹秀清在香港逝世,终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