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采菊东篱下 悠然【趣探网】 我 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 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 会而作》)。
见南山(程连欧国画作品)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 的 亲缘关系是 肯定的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 太守(祖父名字有 二说,或名岱或名茂 ),父亲是 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 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 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 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 家境不算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
猛志,不同流俗”。 《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 早年曾受过 儒家教育,有 过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 志向 ;在 那个老庄盛行的 年代,他 也受到了 道家思想的 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 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 得,便欣然 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 有 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 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 子俨等 疏》)。他 的 身上,同时具有 道家和 儒家两种修养。仕宦生涯
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
他 的 游宦生涯,以谋生路。《饮酒》其十:“在 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 ?似为饥所 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 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即是 回忆他 的 游宦生涯。在 此阶段他 为生活所 迫出任的 低级官吏详情已不可考。在 短暂的 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 出任州祭酒(此官职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不久,州里又 召他 做主簿,他 辞却了 此事,依旧在 家闲居。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渊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 规林被大风所 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表达了他 对归家的 渴望和 对园林对旧居的 怀念。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三年丁忧期满,渊明怀着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 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此时他的 心情是 矛盾的 ,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在出仕后却仍然 眷念田园,“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渊明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经钱溪使都,有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云:“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 昔”,“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动荡于 仕与 耕之间已有十余年,他 已厌倦了 也 看透了 官宦生活。隐居生活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
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
的 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 渊明,政治态度入于 明确的 时期,思想上也 入于 成熟的 时期。不同于 之前的 躬耕生活,这时的 他 是 有 意识的 了 :他 这样做,而且 也 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他 以往的 田园生活似乎 是 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 更多,也 就是 更接近于 一般农民的 生活。期间他 创作了 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 诗文,如 《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诏征他 为著作佐郎,渊明称病没有 应征。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为江州刺史,约于 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渊明,二人之间有 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与 渊明结交,有 轶事颜公付酒钱。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 ,赠以粱肉,并劝他 出仕渊明却拒绝了 他 ,所 赠粱肉也 没有 收下。同年,渊明卒于 浔阳。他 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文学成就
陶渊明的作品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
桃花源记
卷之一 诗四言:
《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木(并序)》《赠长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劝农》《命子》《归鸟》
卷之二 诗五言:
《形影神(并序)》《九日闲居(并序)》《归园田居五首》《游斜川》《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食》《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答庞参军(并序)》《五月旦作和
戴主簿》《连雨独饮》《移居二首》《和 刘柴桑》、《酬刘柴桑》《和 郭主簿二首》《于 王抚军座送客》《与 殷晋安别(并序)》《赠羊长史(并序)》《岁暮和 张常侍》《和 胡西曹示顾贼曹》《悲从弟仲德》卷之三 诗五: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
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 从弟敬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还旧居》《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己酉岁九月九日》《庚戌岁九月中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中于 下潠田舍获》《饮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述酒》《责子》《有 会而作》《腊日》卷之四 诗五言:
《拟古九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士七首》《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读〈山海经〉十三首》《拟挽歌辞三首》
卷之五 赋辞:
《感士不遇赋(并序)》《闲情赋》《归去来兮辞》
卷之六 记传赞述:
《桃花源记(并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五柳先生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并序)》
卷之七 疏祭文:
《与子俨等疏》《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
饮酒诗
陶渊明是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 诗人。他的 以“醉人”的 语态或指责是 非颠倒、毁誉雷同的 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 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 陶醉的 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 牢骚不平。咏怀诗
陶渊明的
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 自己归隐后有 志难骋的 政治苦闷,抒发了 自己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的 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 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 奇异事物表达了 同样的 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 “猛志固常在 ”来抒发和 表明自己济世志向 永不熄灭。田园诗
陶渊明的
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 诗人守志不阿的 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 诗人对淳朴的 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 认识和 对劳动人民的 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 诗人对理想世界的 追求和 向 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 ,这样的 思想感情,这样的 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 前所 未有 的,尤其是 在 门阀制度和 观念森严的 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 田园诗中也 有一些是 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 ,可使读者 间接地 了 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 悲惨生活。陶渊明是 田园诗的 开创者 。他 的 田园诗以纯朴自然 的 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 新天地 ,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 他 的 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 是 他 对污浊现实的 厌烦和 对恬静的 田园生活的 热爱。因为有 实际劳动经验,所 以他 的诗中洋溢着 劳动者 的 喜悦,表现出只有 劳动者 才能感受到的 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 有 力的 证明,这也 正是 他 的 田园诗的 进步之处。陶渊明的
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 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宽心应是 酒,遣兴莫过 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 很高的 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 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 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 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苏东坡更作《和 陶止酒》、 《和 陶连雨独饮二首》,《和 陶劝农六首》、《和 陶九日闲居》、《和 陶拟古九首》、《和 陶杂诗十一 首》、《和 陶赠羊长吏》、《和 陶停云四首》、《和 陶形赠影》、《和 陶影答形》、《和 陶刘柴桑》、《和 陶酬刘柴桑》、《和 陶郭主簿》等 109篇和 陶诗,可见陶渊明对苏东坡影响之深。散文辞赋
陶渊明在
文学史上的 地 位和 影响,有 赖于 他 的 散文和 辞赋的 ,实不下于 他 的 诗歌。特别是 《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 思想,也 最著名。《五柳先生传》采用正史纪传体的
形式,并不注重描述生平事迹而重在 表现生活情趣,带有 自叙情怀的特点,这种写法是 陶渊明首创。《归去来兮辞》是 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 宣言。文中不乏华彩的 段落,其跌宕的 节奏,舒畅的 声吻,将诗人欣喜若狂的 情状呈现在 读者 面前。欧阳修曾评价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片而已。”《桃花源记》应当强调的 是 ,陶渊明所 提供的 理想模式有 其独特之处:在 桃花源生活的 是 一群普通的 人,一群躲避战乱的人,而不是 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 天性的 真纯。陶渊明在 归隐之初想到的 还是 个人的 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不限于 个人,而是 想到整个社会的 出路和 广大人民的 幸福。能够迈出这一步与 多年的 躬耕和 贫困生活有 关。虽然 桃花源只是 一个空想,但 能提出这个空想是 十分可贵的 。文学思想
陶渊明是
中古时代的 大思想家。他 的 文学思想是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 重要组成部分。他 对真的 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 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 襟怀抱负的 真实,是 较完美的 艺术真实。同时,他 对自然 的 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 独特性。他 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 自然 天成,这是 一种非常高的 境界。然 而,无论是 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 自然 ,都是 为了 酣畅淋离地 表现人生。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 灵魂。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
虚伪黑暗有 极清醒的 认识,因而他 的 隐逸不是 消极的 逃避现实,而是具有 深刻的 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 在 漫长的 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 困境时,尽管也 彷徨过 ,动摇过 ,但 最终还是 没有 向 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 要坚守清节。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 ,县吏就叫他 穿好衣冠迎接。他 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 乡里小儿折腰!”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 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 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 襟怀、孤傲高洁的 品格,也 正是 因为如 此它的 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陶诗文共一百四十几篇,引用《列子》、《庄子》典故多达七十次之多,不能不说对老庄思想接受甚深。陶渊明崇尚老庄的
自然 美学观,同时又 是 生活劳动在 田园之中,很自然 地 ,田园生活便成了 他的 审美对象化,也 因此成就了 中国田园诗歌的 辉煌。陶渊明以自然 为美,以真为美的 诗美思想,闪耀在 诗情上,便是 照亮了 人物个性,使读者 强烈感受到诗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 人格魅力;体现在内容上,则是 把田园生活引进 了 诗坛,为中国诗歌的 发展开辟了 一片新天地 ;渗透在 艺术上,则是 产生了 真朴淡远的 艺术境界和 冲淡自然 的 美学风格。这就是 伟大诗人的 陶渊明,千百年来,他 的 品格,他 的 诗歌,他 的田园,连同他 的 那份悠然 ,一并成为后世诗人与 读者 崇拜和 研究的 对象,就足以说明他 美学思想的 无尽生命力。语言
陶渊明作品的
语言平淡,但 这平淡是 把深厚的 感情和丰富的 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 又 富有 情致和 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 平淡,但 是 那平不是 平庸的 平,那淡不是 淡而无味的 淡,那平淡乃是 不露斧凿之痕的 一种艺术韵味。”如
农家口语,但 塑造出来的 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 奇趣。如 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 曰:‘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 寓得奇妙,遂能如 此,如 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 则疲精力,至死不悟。”体现了 一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 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的 巧妙构思。手法
他
善于 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 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但 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 、自然 冲淡一种风格,也 有 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 《咏荆轲》、《读山海经》的 “精卫衔微木”等 。陶诗还善于 将兴寄和 自然 美融为一体。他 笔下的 景物既是 有 象征意义的 意中之景,又 是 生活中的 实有 之景。如 《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 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 月夜春景,又 是 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 短暂时光的 比喻。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 青松、芳菊、归鸟、孤云,都是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景物,也 是 诗人高洁性格的 象征。风格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
景色及其在 农村生活的 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 是 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 优秀作品寄寓着 对官场与 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 志趣,但 也 有 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 消极思想。其艺术特色,兼有 平淡于 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 ,而又极为精炼,具有 独特风格。陶渊明是 我 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 抒情和 言志。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 作者 的 个性,他的 清高自赏和 不与 世俗同习。陶渊明代表作
陶渊明的代表作有:
1、《归去来兮辞》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
往田园。他 在 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 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 没有 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
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 出于 对腐朽现实的 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 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 气愤地 说:“我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 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2、《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
陶渊明的 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 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 对桃花源的 安宁和 乐、自由平等 生活的 描绘,表现了 作者 追求美好生活的 理想和对当时的 现实生活不满。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53862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
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 波澜。他 无法改变、也 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 政治理想与 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 在 这样的 背景下产生的。3、《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六首。
这组诗生动地
描写了 诗人归隐后的 生活和 感受,抒发了 作者辞官归隐后的 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 他 对田园生活的 热爱,表现出劳动者 的 喜悦;同时又 隐含了 对官场黑暗腐/败的 生活的 厌恶之感,表现了 作者 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 人格和高尚的 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 艰辛。4、《饮酒二十首》
《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
笔触,表达了 作者 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 感想和 看法,抒写了 作者 对现实的 不满和 对田园生活的 喜爱,充分表现了 作者 高洁傲岸的 道德情操和 安贫乐道的 生活情趣。这组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
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 感慨甚多,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 对田园生活的 喜爱,是 为了 在 当时十分险恶的 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5、《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是
陶渊明创作的 自传文。在 文中作者 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 读书,二是 饮酒,三是 写文章,塑造了 一个真实的 自我,表现了 卓然 不群的 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 人格个性之美。通过
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 描述来用以自况的 文章,抒发了 陶渊明的 志趣。文中描述了 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率真自然 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 形象。对于
《五柳先生传》的 写作年份一般有作于 少年和 作于 晚年两种说法。王瑶根据萧统的 《陶渊明传》的叙述认为,《五柳先生传》作于 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清代学者 林云铭推测这是 陶渊明辞官后所 作。人物评价
南北朝至唐代
颜延之《陶徵士诔》:居备勤俭,躬兼贫病。人否其忧,孑然
其命。隐约就闲,迁延辞聘。非直也明,是 惟道性。纠缠斡流,冥漠报施。孰云与 仁?实疑明智。谓天盖高,胡愆斯义?履信曷凭?思顺何置?年在 中身,疢维痁疾。视死如 归,临凶若吉。药剂弗尝,祷祀非恤。傃幽告终,怀和 长毕。沈约《宋书.隐逸传》:潜弱年薄官,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
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萧统《陶渊明传》: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陶渊明集序》:有
疑陶渊明诗篇篇有 酒,吾观其意不在 酒,亦寄酒为迹者 也 。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 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 道污隆,孰能如 此乎 ?钟嵘《诗品》: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
“欢颜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杨休之《陶集序录》:余览陶潜之文,辞采虽未优,而往往有奇绝异语,放逸之致,栖托仍高。
王通《文中子中说.立命篇》:或问陶元亮,子曰:“放人也
。《归去来》有避地 之心焉 ,《五柳先生传》则几于 闭关也 。”《晋书.隐逸传》:厚秩招累,修名顺欲。确乎群士,超然绝俗。养粹岩阿,销声林曲。激贪止竞,永垂高躅。
孟浩然《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赏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王维 《偶然
作》: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自从弃官来,家贫不能有 。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 人送否。白衣携壶觞,果来遗老叟。且 喜得斟酌,安问升与 斗。奋衣野田中,今日嗟无负。兀傲迷东西,蓑笠不能守。倾倒强行行,酣歌归五柳。生事不曾问,肯愧家中妇。《与
魏居士书》: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去。后贫,《乞食》诗曰“叩门拙言辞”,是 屡乞而惭也 ……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 ?此亦人我 攻中,忘大守小,不受其后之累也 。李白《九日登山》: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韩愈《送王秀才序》: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
,无所 累于世,而犹有 是 言,岂诚旨于 味邪?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 世接,然 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 非相感发,于 是 有 托而逃焉 者 也 。白居易《访陶公旧宅》: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不慕樽有
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容利,老死此丘园。宋代
林逋《省心录》:陶渊明无功德以及人,而名节与
功臣、义士等 ,何耶?盖颜子以退为进,宁武子愚不可及之徒欤。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苏轼:吾与
诗人无所 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 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 也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黄庭坚《宿旧彭泽怀陶令》:潜鱼愿深渺,渊明无由逃。彭泽当此时,沉冥一世豪。司马寒如
灰,礼乐卯金刀。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凄其望诸葛,肮脏犹汉相。时无益州牧,指挥用诸将。平生本朝心,岁月阅江浪。空余时语工,落笔九天上。向 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属予刚制酒,无用酌杯盎。欲招千载魂,斯文或宜当。陈师道《后山诗话》:陶渊明之诗,切于事情,但
不文耳。……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右丞、苏州,皆学于 陶,正得其自在 。王安石(陈正敏《遯斋闲览》载):(王安石)言其(渊明)诗有
奇绝不可及之语,如 “结庐在 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 自偏”,由诗人以来无此句也 。然 则渊明趋向 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人而已。杨时《龟山先生语录》:陶渊明诗所
不可及者 ,冲澹深粹,出于 自然 。若曾用力学,然 后知渊明诗非着 力之所 能成。晁说之《晁氏客语》:渊明如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 攀,深得固穷节”,不与 物竞,不强所 不能,自然 守节。蔡启《蔡宽夫
诗话》:观其(渊明)《贫士》、《责子》与 其他 所 作,当忧则忧,遇喜则喜,忽然忧乐两忘,则随所 遇而皆适,未尝有 择于其间,所 谓超世遗物者 ,要当如 是 而后可也 。曾纮(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载):余尝评陶公诗语造平淡而寓意深远,外若枯槁,中实敷腴,真诗人之冠冕也
。蔡绦《西清诗话》:渊明意趣真古,清淡之宗,诗家视渊明,犹孔门之视伯夷也。
许顗《彦周诗话》:陶彭泽诗,颜、谢、潘、陆皆不及者
,以其平昔所 行之事,附之于 诗,无一点愧词,所 以能尔。杨万里《西溪先生和陶诗序》:渊明之诗,春之兰,秋之菊,松上之风,涧下之水也。
《诚斋诗话》: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
朱熹《朱子语类》:渊明所
说者 庄、老,然辞却简古。……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 自豪放,但 豪放得来不觉耳。敖器之:陶彭泽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
辛弃疾《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
羲皇以上人。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 ,未抵柴桑陌上尘。姜夔《白石道人诗说》: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
真德秀《跋黄瀛甫拟陶诗》:以余观之,渊明之学,正自经术中来,故形之于
诗,有不可掩。《荣木》之忧,逝川之叹也 ;《贫士》之咏,箪瓢之乐也 。《饮酒》末章有 曰:“羲农去我 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渊明之智及此,是 岂玄虚之士所 可望耶?虽其遗宠辱,一得丧,其有 旷达之风,细玩其词,时亦悲凉感慨,非无意世事者 ,或者 徒知义熙以后不著年号,为耻事二姓之验,而不知其眷眷王室,盖有 乃祖长沙公之心,独以力不得为,故肥遯以自绝,食薇饮水之言,衔木填海之喻,至深痛切,顾读者 弗之察耳。渊明之志若是 ,又 岂毁彝伦、外名教者 可同日语乎 !严羽《沧浪诗话》: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晋以还方有
佳句,如 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类。谢所 以不及陶者 ,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 耳。刘克庄《后村诗话》:陶公如天地间之有醴泉庆云,是惟无出,出则为祥瑞,且饶坡公一人和陶可也。
《水龙吟》:平生酷爱渊明,偶然
一出归来早。题诗信意,也 书甲子,也 书年号。陶侃孙儿,孟嘉甥子,疑狂疑傲。与 柴桑樵牧,斜川鱼鸟,同盟后、归于 好。除了 登临吟啸。事如 天、莫相咨报。田园闲静,市朝翻覆,回头堪笑。节序催人,东篱把菊,西风吹帽。做先生处士,一生一世,不论资考。汤汉《陶靖节诗集注自序》:陶公诗精深高妙,测之愈远,不可漫观也。不事异代之节,与子房五世相韩之义同。
黄震《张史院诗跋》:陶渊明无志于世,其寄于世也,悠然而澹。
陈模《怀古录》:陶渊明穷而至于
乞食,其视乐天富贵声色之乐,岂可同年而语?然 渊明陶然 自得,未尝数数留意于 外物,盖真实有 得于心者,与 徒事虚言者 不同。文天祥《海上》:王济非痴叔,陶潜岂醉人。得官须报国,可隐即逃秦。
金元
赵秉文《东篱采菊图》:渊明初亦仕,迹留心已远。雅志怀林渊,高情邈云汉。妖狐同昼昏,独鹤警夜半。平生忠义心,回作松菊伴。东篱把一枝,意岂在
酒盏。不见白衣来,目送南山雁。淡然 忘言说,聊付一笑粲。元好问《论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刘因《归去来图》:渊明豪气昔未除,翱翔八表凌天衢。归来荒径手自锄,草中恐生刘寄奴。中年欲与
夷皓俱,晚节乐地 归唐虞。平生磊磊一物无,《停云》怀人早所 图。有 酒今与 庞通沽,眼中之人不可呼,哀歌抚卷声呜呜。吴澄《詹若麟渊明集补序》:予尝谓楚之屈大夫,韩之张司徒,汉之诸葛丞相,晋之陶征士,是四君子者
,其制行也 不同,其遭时也 不同,而其心一也 。一者 何?明君臣之义而已。……陶子之诗,悟者 尤鲜。其泊然 冲淡而甘无为者 ,安命分也;其慨然 感发而欲有 为者 ,表志愿也 。呜呼!陶子无昭烈之可辅以图存,无高皇之可倚以复仇,无可以伸其志愿,而寓于诗,使后之观者 ,又 昧昧焉 ,岂不重可悲也 哉!屈子不忍见楚之亡而先死,陶子不幸见晋之亡而后死,死之先后异尔,异地 则皆然 ,其亦重可哀已夫 !赵梦頫《题归去来图》:生世各有
时,出处非偶然 。渊明赋归来,佳处未易言。后人多慕之,效颦惑蚩妍。终然 不能去,俛仰尘埃间。斯人真有 道,名与 日月悬。青松卓然 操,黄华霜中鲜。弃官亦易耳,忍穷北窗眠。抚琴三叹息,世久无此贤。《五柳先生传论》:志功名者
,荣禄不足以动其心;重道义者 ,功名不足以易其虑。何则?纡青怀金,与 荷锄畎亩者 殊途;抗志青云,与 徼幸一时者 异趣;此伯夷所 以饿于首阳,仲连所 以欲蹈东海者 也 。矧名教之乐,加乎 轩冕,违己之痛,甚于 冻馁,此重彼轻,有 由然 矣。仲尼有 言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未见其人。嗟乎 ,如 先生近之矣!虞集《跋子昂所
画渊明像》:田园归来,凉风吹衣。窈窕崎岖,遐踪远微。帝乡莫期,乘化以归。哲人之思,千载不违。明代
宋濂《题张泐和
陶诗》:陶靖节诗,如 展禽仕鲁,三仕三止,处之冲然 ,出言制行,不求甚异于 俗,而动合于 道,盖和 而节,质而文,风雅之亚也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陶诗质厚近古,愈读而愈见其妙。
李梦阳《刻陶渊明集序》:渊明,高才豪逸人也
,而复善知几,厥遭靡时,潜龙勿用。然 予读其诗,有 俯仰悲慨、玩世肆志之心焉 ,呜呼惜哉!朱奠培《松石轩诗评》:陶潜之作,如清澜白鸟,长林麋鹿,虽弗婴笼络,可与
其洁,而隐显未齐,厌欣犹滞,直视乎 此而不能忘隘乎 彼者 耶!谢榛《四溟诗话》:渊明最有性情,使加藻饰,无异鲍、谢,何以发真趣于偶尔,寄至味于淡然?
归有
光《悠然 亭记》: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 为。而悠然 之意,每见于 言外,不独一时之所 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 者 ,实与 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焦竑《陶靖节先生集序》:靖节先生人品最高,平生任真推发其而似易,譬之岭玉渊珠,光彩自露,先生不知也。
王世贞《艺苑卮言》:渊明托旨冲淡,其造语有
极工者 ,乃大入思来,琢之使无痕迹耳。后人苦一切深沉,取其形似,谓为自然 ,谬以千里。何孟春《陶靖节集跋》:陶公自三代而下为第一风流人物,其诗文自两汉以还为第一等作家。惟其胸次高,故其言语妙,而后世慕彼风流。
王文禄《文脉》:魏、晋以来,诗多矣,独称陶诗。陶辞过
淡,不及曹、刘之雄,谢、江之丽,然 多寓怀之作,故诵者 慨然 有 尘外之思。安磐《颐山诗话》:予谓汉、魏以来,知遵孔子而有志圣贤之学者,渊明也,故表而出之。
黄文焕《陶诗析义自序》:古今尊陶,统归平淡;以平淡概陶,陶不得见也
。析之以炼字炼章,字字奇奥,分合隐现,险峭多端,斯陶之手眼出矣。钟嵘品陶,徒曰隐逸之宗;以隐逸蔽陶,陶又 不得见也。析之以忧时念乱,思扶晋衰,思抗晋禅,经济热肠,语藏本末,涌若海立,屹若剑飞,斯陶之心胆出矣。许学夷《诗源辩体》:惟靖节不宗古体,不习新语,而真率自然
,则自为一源也 ……靖节诗真率自然 ,自为一源,虽若小偏,而文体完纯,实有 可取。……靖节诗,初读之觉其平易,及其下笔,不得一语仿佛,乃是 其才高趣远使然 ,初非琢磨所 至也 。……靖节诗句法天成而语意透彻,有 似《孟子》一书。……靖节诗直写己怀,自然 成文。……靖节诗不为冗语,惟意尽便了 ,故集中长篇甚少;此韦、柳所 不及也 。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句文,但
信手写出,便是 宇宙间第一等 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胡应麟《诗薮》:……陶之五言,开千古平淡之宗;……陶之意调虽新,源流匪远;……
薛应旂《方山纪述》:陶靖节之乞食而咏,邵康节之微醺而吟,非有
所 自得者 ,能若是 乎 ?过此以往,孔、颜之乐其乐矣。江盈科《雪涛诗评》:陶渊明超然尘外,独辟一家,盖人非六朝之人,故诗亦非六朝之诗。
何湛之《陶韦合集序》:晋处士植节于
板荡之秋,游心于 名利之外,其诗冲夷清旷,不染尘俗,无为而为,故语皆实际,信《三百篇》之后一人也 。王圻《稗史》:情之所
蓄,无不可吐出;景之所 触,无不可写人;晋惟渊明,唐惟少陵。……陶诗淡,不是 无绳削,但 绳削到自然 处,固见其淡之妙,不见绳削之迹。钟惺《古诗归》:陶诗闲远,自其本色,一段渊永淹润之气,其妙全在不枯。
陆时雍《诗镜总论》:素而绚、卑而未始不高者,渊明也。
刘朝箴《论陶》:靖节非儒非俗,非狂非狷,非风流非抗执,平淡自得,无事修饰,皆有
天然自得之趣;而饥寒困穷,不以累心,但 足其酒,百虑皆空矣。及感遇而为文词,则牵意任真,略无斧凿痕、烟火气。清代
顾炎武《日知录》:栗里之徵士,淡然
若忘于 世,而感愤之怀,有 时不能自止,而微见其情者 ,真也,其汲汲于 自表暴而为言者 ,伪也 。《菰中随笔》:陶征士、韦苏州,非直狷介,实有志天下者。
王夫
之《古诗评选》:钟嵘以陶诗“出于 应璩”,“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论者 为以为然 。然 自非沉酣六义,岂不知此语之确也 。平淡之于 诗,自为一体。平者 取势不杂,淡者遣意不烦之谓也 。陶诗于 此,固多得之,然 亦岂独陶诗为尔哉?若以近俚为平,无味为淡,唐之元、白,宋之欧、梅,据此以为胜场。而一行欲了 ,引之使长;精意欲来,去之若鹜,乃以取适于 老妪,见称蛮夷,自相张大,则亦不知曝背之非暖而欲献之也 。且 如《关雎》一篇,实为风始,自其不杂不烦者 言之,题以平淡,夫 岂不可?乃夫 子称其“不淫不伤”,“为王化之基”。今试思其不淫不伤者 何在 ?正自古人莫喻其际。彼所 称平淡者 ,淫而不返,伤而无节者 也 。陶诗恒有 率意一往,或篇多数句,句多数字,正唯恐愚蒙者 不知其意,故以乐以哀,如 闻其哭笑,斯惟隐者 弗获。已而与 田舍翁妪相酬答,故习与 性成;因之放不知归尔。夫 乃知钟嵘之品陶为得陶真也。冯班《沧浪诗话纠谬》:诗人言饮酒,不以为讳,陶公始之也。
陈祚明《采菽堂诗选》:千秋之诗,谓惟陶与
杜可也 。……陶靖节诗,如 巫峡高秋,白云舒卷,木落水清,日寒山皎之中,长空曳练,萦郁纾回。汪琬《陶渊明像赞》:金行既衰,寄奴嗣起。蚁斗蝇营,公实憎耻。欲群鸟兽,无所
栖止。桃华之源,特寓言尔。风生北窗,菊抽东篱。何以悦志,拊琴赋诗。遗诗百篇,澹漠冲夸。二苏之后,其孰能知之?朱彝尊《题亡儿书陶靖节文》:少陵野老,讥陶公未必能达道,非笃论也。
叶燮《原诗》:陶潜胸次浩然,吐弃人间一切,故其诗俱不从人间得,诗家之方外,别有三昧也。
张谦宜《絸斋诗谈》:陶诗句句近人,却字字高妙,不是工夫,亦不是悟性。只缘胸襟浩荡,所以矢口超绝。
吴菘《论陶》:渊明非隐逸也,其忠君爱国,忧愁感愤,不能自已,间发于
诗,而词句温厚和 平,不激不随,深得《三百篇》遗意。贺贻孙《诗筏》:陶元亮诗,淡而不厌。何以不厌?厚为之也
。诗固有 浓而薄、淡而厚者 矣。……晋人诗,能以朴自立门户者 ,惟陶元亮一人。吴瞻泰《陶诗汇注序》:古诗自汉而下,定以靖节为宗,其词旨冲澹,弥朴弥巧,真所
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者 也 。乔亿《剑溪说诗》:陶诗混然元古,在六朝中自为一格。
沈德潜《说诗晬语》:陶公以名臣之后,际易代之时,欲言难言,时时寄托,不独《咏荆轲》一章也
,六朝第一流人物。其诗自能旷世独立,钟记室谓其源出于 应璩,目为中品,一言不智,难辞厥咎已。纪昀《云林诗抄序》:夫陶渊明诗,时有壮论,然不至如明人道学诗之迂拙也。
赵文哲《媕雅堂诗话》:陶公之诗,元气淋漓,天机潇洒,纯任自然
。然 细玩其体物抒情,傅色结响,并非率易出之者 ,世人以白话为陶诗,真堪一哂。学者 须从此着 神,然 亦不宜多学。李调元《雨村诗话》:渊明诗清远闲放,是其本色,而其中有一段深古朴茂不可及处。
宋大樽《茗香诗论》:渊明田园诗之佳,佳于其人之有
高趣也 。使渊明游山赋诗,不知又 当何如 ?至宋之诗人,无逾康乐者 ,遂与 陶并称,幸矣。方东树《昭昧詹言》:惟陶公则全是胸臆自流出,不学人而自成,无意为诗而已至。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陶公诗虽天机和
鬯,静气流溢,而其中曲折激荡处,实有 忧愤陈郁不可一世之慨,不独于 易代之际,奋欲图报。龚自珍《杂诗》: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陶潜磊落性情温,冥报因他一饭恩。颇觉少陵诗吻薄,但言朝叩富儿门。
现代
鲁迅《题未定草(七)》: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朱光潜《诗论》:渊明在情感生活上经过极端底苦闷,达到极端底和谐肃穆。
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轶事典故
葛巾漉酒
陶渊明正在
酿酒。郡将前来探望。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 头上,然 后接待他 。无弦琴
陶渊明有一张不加装饰的琴,这琴没有琴弦,每逢饮酒聚会的时候,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意趣。
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
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 酒喝,就在 东篱采了 一把菊花,又 坐在 东篱旁边。过 了 一会,陶渊明望见一个穿白衣的 人过 来了 ,原来是刺史王弘给他 送酒来了 。渊明当即小酌一番,大醉而归。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了
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 那年冬天,郡的 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 些权势,在 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 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 个粗俗而又傲慢的 人,他 一到彭泽的 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 人很瞧不起,但 也 不得不去见一见,于 是 他 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 束上大带,不然 有 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 忍受不下去了 。他长叹一声,道:“我 不能为五斗米向 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 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 八十多天县令的 彭泽。量革履
陶渊明没有
鞋子,王弘吩咐下的 人帮他 做鞋子。手下的 人请示他 陶渊明脚的 大小,陶渊明便坐下来伸出脚让他 们测量。颜公付酒钱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颜延之在
当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曾经在 寻阳和 陶潜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在 始安郡这个地 方当官,在 经过 陶潜住的 地 方时,便天天去陶潜家。要走的 时候,颜延之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部把钱送到酒家,以便以后去拿酒方便些。无论贵贱/人等 ,去造访陶潜,他 有 酒的时候便设酒宴一起饮酒,如 果陶潜先喝醉,他 就跟客人说:“我喝醉了 ,想去睡觉啦,你 可以回去了 。”他的 真率性情就是 这样。我醉欲眠卿可去
不论贵贱,只要有
人拜访陶渊明,只要他 有酒,就会和 客人一起喝酒。陶渊明若先于 客人醉了 ,就会对客人说:“我醉了 想睡了 ,你 离开吧。”渊明的 率真就在 此处。史书记载
陶公生于
晋宋易代之际,故《晋书》《宋书》《南史》对其均有 记载,三版皆存不同;又 昭明太子撰《陶渊明集》,系传一篇,这四者 都是 现代学者 研究渊明生平的 重要参考资料。故而一并收录。昭明太子《陶渊明传》
《晋书.陶潜传》
《南史.陶渊明传》
《宋书.陶潜传》
家庭成员
曾祖父或为陶侃,东晋开国元勋。
母亲孟氏,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某任妻子翟氏。
五子陶俨、陶俟、陶份、陶佚、陶佟。
后世纪念
墓地
陶渊明墓,坐落在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南的 面阳山南坡,北依汉阳峰,南为黄龙山,既满足了 他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的 意愿,又 呈现出“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的情致。纪念馆
陶渊明纪念馆位于
江西省庐山西麓的 九江县城沙河街东北隅,占地 1600平方米,为纪念东晋诗人陶渊明而建立。1985年7月30日开馆。馆址原是 陶靖节祠。祠的 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砖木结构,明清祠堂式建筑风格,侧配有 厢房。正堂塑立了 2米多高陶渊明身像,头部扎漉酒巾,手握着 一卷《山海经》。 两壁镌刻陶渊明四十一代孙、明邑庠生陶享所 撰《陶靖节祠祀文》,又 清翰林刘延琛所 题书的匾额:“羲皇上人”、“望古遥集”。大门首有 明嘉靖年间进士薛应旗为题书的“陶靖节祠”石匾,两耳门分别通向 菊圃和 柳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