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八拜之交”的说法,对于这个词语,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熟悉,却又有些陌生——何为“八拜之交”?“八拜”又是哪八拜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八拜之交”一词的由来吧!
“八拜之交"的故事,出自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
北宋名臣文彦博听说李稷为人傲慢,因为李稷的
父亲曾是 其门人,他 决定找机会挫一挫李稷的 锐气。恰逢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前来拜见。文彦博故意不见,让李稷在 客厅坐等 。过
了 很长时间文彦博才出来,他对李稷说:“你 的 父亲是 我的 朋友,你 就对我拜八拜吧。”李稷知道自己辈分低,且 身份不及对方,只得向 文彦博拜了 八拜。这本来出于
惩戒之意的 “八拜”,流传到后世逐渐演化成“八拜之交”,多指有 世交的 两家子弟拜见对方长辈时的 礼节。不过,“八拜之交”更多的
是 指具有 深厚情谊而结交的 异姓兄弟姐妹。而这八拜,则包含了 八份感天动地 的友谊。具体来说,这八份至深情谊包括:知音之交——伯牙和子期
知音难得,“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知音之交出自《列子·汤问》,记载的【趣探网】
是:俞伯牙把钟子期认定为自己的 知音,所 以,在他 为死去的 钟子期弹奏了 一首《高山流水》后,破琴而不再弹奏。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
读过《史记》的人都知道两人最初的矛盾关系,后来被蔺相如的大度折服的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因此成为朋友。
胶漆之交——陈重和雷义
“胶漆之交”的故事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
东汉的
陈重与 雷义是 至交密友,两位都是 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 君子。 太守张云想要举荐陈重为孝廉,可是陈重想把功名让给雷义,太守不同意。第二年,雷义也 被选拔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职。后来,雷义因为代人受过
,被免职。 陈重也 以身体有病为由,辞官和 雷义一同返乡。雷义回乡后又 被举荐为秀才,他 想要把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准。雷义就装疯,不去任命就职,还披头散发地 在 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当时的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意思是,最黏的胶和漆,都没有陈重与雷义之间的友谊坚固。
鸡黍之交——元伯和巨卿
东汉时期的范式和
张劭是 朋友。两人结拜后,自太学而别,并且 约定要在 两年后的 某一天前去拜见张劭的 母亲。两年之后,范式果真按照约定的 日期前来,从而赢得了众人的 称赞。再后来,张劭梦见死后的范式告诉自己,他要某天某月下葬。于是,张劭请假赴约,最终安葬了自己的好朋友。
生前是好友,彼此守信;死后亦是好友,按期赴约,这就是“鸡黍之交”的精髓所在。
舍命之交——角哀和伯桃
“舍命之交”是最令人羡慕的。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西汉时期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之间的故事。据说两人当初为了
求见楚元王刘交,相约同行,结果在 路途中意外地 遇上了 罕见的 大雪。两人没有 做好充分的 准备,衣服单薄难以抵御雪后的 严寒,且 干粮又 不充足难以维持前行的 体力。于
是,左伯桃就毅然 地 选择了 死亡,把自己的 那份口粮献给了 羊角哀,以自己的 生命为代价,成全了 自己的朋友对理想的追求。于是 ,那些可以舍弃生命的朋友又 被称为“羊左”。生死之交——刘备、关羽和张飞
“生死之交”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朝zf败,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字玄德,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
后代,有 意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关羽和张飞觉得刘备仁德宽厚,愿与 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意气相投,选定张飞的
庄子后面一个桃园准备结为异姓兄弟。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 青牛白马作为祭品。三人焚香礼拜,对天盟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三个人按年岁认了
兄弟,刘备年长做了 大哥,关羽排第二,张飞最 小做了 三弟。这便是 《三国演义》中著名的 “桃园结义”。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春秋时代,齐国人管仲和
鲍叔牙相互之间最 了 解。后人常以“管鲍之交”比喻交谊深厚的 朋友。出处:《列子·力命》。管仲曾经感叹说:“生我 的 人是 父母,最 了 解我 的 人是 鲍叔牙。”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距离不是
问题,年龄也 就不是 关键”,据传祢衡、孔融两人成为朋友的 时候,前者 未满20岁,后者 已经到了 知天命的 年龄。这则故事的
内容被罗贯中写到《三国演义》里,由于羡慕邓艾的 才华,陈泰说了 “公料敌如 神,蜀兵何足虑哉”这句话,两人就成了 忘年之交。可见,出于相同的目的,为彼此的才华所吸引,继而成为知音好友,这确实不会受到年龄的影响。